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在日本的典藏与数据化

作者: [日]大村泉 著 谢海静 范大祺 译    发布时间:2012-02-09   
分享到 :

目前,收藏在日本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共有9本。包括:(1)书信2封;(2)有马克思亲笔题词的6份出版物;(3)马克思生前喜欢的读物1本。此外,(4)还有2封书信和1份手稿目前不知保存在什么地方。其中(1)和(4)共5种已经收录在了MEGA1MEGA2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MEW)当中,而(2)和(3)在新MEGA第四部分第32卷进行了介绍。我首先想谈一下对书信、手稿典藏进行调查及原文出版的经过,接着介绍一下《资本论》第1卷第1版和东北大学收藏的有马克思恩格斯亲笔题词的版本和他的藏书,最后就电子版的编辑和MEGA的相关情况做一下介绍。

一、马克思恩格斯书信的典藏调查和出版

日本人中最先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典藏进行调查的是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高野岩三郎(18711949)。1927630,高野先生在驻柏林前苏联大使馆和梁赞诺夫谈话后,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梁赞诺夫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里丢失了12封马克思恩格斯的信件,有人说这件事可能跟日本人或美国人有关,如果找到这些信件在对外公开时请不要给个人造成困扰,我答应他回国后留意此事。”

192711月高野先生回国后就开始调查此事,在大约1年的时间内找到了5份,包括:(1)保存在京都帝国大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写的书信各1封;(2)石浜知行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写的书信各1封及马克思手稿1份,这些内容出现在石浜本人所写的《追寻斗争的足迹》一书中。高野先生把石浜的著作和自己在京都帝国大学拍的书信图像一起寄给了梁赞诺夫。

京都帝国大学的两封信是福井孝治捐赠的。福井先生在1968年(即得到这两封书信40多年后)回忆得到并捐赠书信的经过时描述道:“自1923年春天起,我曾在德国留学20个月,信件是在梁赞诺夫和栉田民藏经常去的旧书店买到的。确切的价格已经忘记了,但应该很便宜,当时德国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期,是用英镑买的。1925年春回国后打算把它送给恩师河上肇先生,但河上肇先生说个人保存太浪费了,还是交给什么合适的机构收藏比较好,后来河上肇先生写信来说不如交给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或京都帝国大学收藏,大原社会研究所打算出高价收购,但我最终还是决定捐赠给自己的母校京都帝国大学。”

高野先生把这两封信拍成相片于1928818寄给了梁赞诺夫。其中一封是马克思1882824写给恩格斯的,1931年梁赞诺夫下台后,阿多拉茨基在MEGA1第三部分第4卷中首次公开了这封信的内容。随后这封信也被收录在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35卷中。在MEGA1的脚注中还特别注明了这封信来自日本。而1894126日恩格斯写的信并没有收录在MEGA1中,1963年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22卷中才首次以原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并没有注明它的来源出处。

石浜知行在《追寻斗争的足迹》一书中把马克思写给伯恩施坦的信、1895311日恩格斯写给党友的信以及马克思起草的《新莱茵报》编辑部“声明”做成插图并进行了翻译。19286月末,高野先生在寄出京都帝国大学那两封书信的相片之前把这本书送给了梁赞诺夫。

这些内容没有被收录在MEGA1里,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两封信分别收录在了MEW27卷和第22卷里,而马克思写的《新莱茵报》声明则收录在了MEW6卷中,都是以原文形式首次出版的,但也都同样没有注明这些文稿的来源。后来写给伯恩施坦的信也被收录在了MEGA2第三部分第1卷里,经过讨论,注明出自“石浜知行:《追寻斗争的足迹》”一书,如今不知道保存在什么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MEGA第一次使用日语的汉字和假名。

二、有马克思亲笔题词的《资本论》1版(1867年)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一共送出过32本首版《资本论》第1卷,但现在能够确认的只有11本。这11本当中德国有3本,日本有4本,分别保存在小樽商科大学、东本大学、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和关西大学。

小樽商科大学收藏的是1867918送给舍勒尔的,关西大学收藏的是同一天送给菲力浦的,东北大学收藏的是1867919送给西吉兹蒙特·路德维希·波克罕的。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收藏的是1869917送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题词上注明的地点是汉诺威,可以认为马克思在首版发行两年后看望路德维希·库格曼时作为纪念题词给他的。而且在这个版本上有一个铅笔写的日期:“1867913”,这个日期大概就是路德维希·库格曼从迈斯纳那里得到这本书的日期。

舍勒尔是马克思一家的家庭教师,马克思的女儿们都很喜欢他。这个版本是原小樽商科大学校长大野纯一在战前从柏林的旧书店买回来的,战后大野的家人把它赠给了小樽商科大学。

关西大学收藏的那本是赠给菲力浦的,他是马克思的表亲,在阿姆斯特丹当律师。他的兄弟及其儿子创立了灯泡公司,这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电器商飞利浦公司的前身。马克思曾多次跟他借钱,法文版《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马克思曾希望他给予资金上的帮助。菲力浦是这样回答他的:“如果你有需要,作为朋友、作为亲戚,我愿意给予你金钱方面的帮助,但我不想资助你从事政治和革命活动。”

送给菲力浦和舍勒尔的书上没有阅读过的痕迹,而给波克罕的那本,在前半部分留下了很多批注。第1版是以简装本的形式出版的,东北大学收藏的送给波克罕的那本用皮革进行了装订,有些边缘部分在装订时破损了,所以有几处批注的内容不太完整,这些批注有可能是波克罕本人留下的。波克罕可能针对批注的内容询问过马克思,所以后来马克思又把《资本论》第1卷的德文修订版第2版送给了他。《资本论》第1卷第1版在今天可以卖到600万日元,但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前身的大原社会研究所(大阪)1921年买下这本送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资本论》第1卷第1版时只用了18.2日元。战后的最高价格是198912月广岛经济大学购买的那本,900万日元,东北大学保存的那本花了600万日元。

三、有马克思题词的法文版《资本论》1版(1860年)

除了题词给波克罕的首版《资本论》第1卷之外,东北大学还收藏了2本有马克思亲笔题词的版本。一本是河上肇收藏过的法文版《资本论》;另一本是马克思题词给恩格斯的《福格特先生》(第1版,1860年)。

河上肇收藏过的那本是他的学生堀经夫作为留学纪念送给他的。1928年河上肇被京都帝国大学开除,开始参加日本共产党的地下活动。1932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曾在栉田民藏家居住,作为谢礼他把这本书送给了栉田民藏。因此这本书上有河上肇的笔迹,写着:“1925923 堀经夫 欧洲留学纪念 河上肇收”和“拜呈 栉田学长 河上肇”。后来,这本书在东北帝国大学买栉田藏书的时候转到了进行估价的旧书店主吉田金造的手上。吉田金造的儿子吉田震太郎曾任东北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委托东北大学代为保管。

下面再看一下马克思亲笔题词给恩格斯的《福格特先生》。这本书封皮背面有两行题词,这个版本的特点就是有福格特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亚历山大·海德的肖像插图。1895年恩格斯去世后,他的藏书和马克思的藏书一起被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但这本书却没有该党的印章和藏书编号。这也说明并不是恩格斯的所有藏书都交给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东北大学通过副岛种典(爱知大学名誉教授 [19121989])买到了这本书。副岛种典说这本书原来属于伊藤述史(18851960)。伊藤述史1909年毕业于东京商大(一桥大学)领事科。同年进入外务省,1927年任国际联盟事务局事务官(常驻巴黎),1930年任事务局次长。19331937年任波兰公使。1940年在第二次近卫内阁出任内阁情报部部长,后来成为首位情报局总裁。伊藤的家属说这本书是伊藤在马克大幅下跌时购买的,伊藤生前对这本书和后来同样被东北大学买下的蓝色封皮的《德法年鉴》非常爱惜。另外,伊藤还是成立于1933年的“昭和研究会”的委员、外交问题研究会成员,据说曾强烈反对建立日、德、意三国同盟,1939年被平沼内阁任命为特使派到德国,后因与驻德大使大岛浩意见不同回到日本。

四、马克思的藏书《哲学的贫困》及其数据化

东北大学藏有马克思的藏书《哲学的贫困》(初版,巴黎、布鲁塞尔,1847),原所有者是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的栉田民藏。栉田是在日本最早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经济学以及社会问题研究并在这一时期做出重要学术贡献的人物之一。192010291922815曾在欧洲留学两年,主要是在柏林与梁赞诺夫接触,专门为开办不久的大原社购买图书。这一版本的衬页里记载说,该书是栉田于1921727从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购买的。1934年栉田突然病逝,1935年至1937年,东北大学从栉田家属处共分三批购买其藏书7000册,该版本为1936年第二次购买时所得。

把这本书确定为马克思藏书的是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田中菊次,时间是在1950年前后。田中说:“当时,大家都知道‘栉田文库’中有很多宝贵的研究文献,但没有任何信息显示有像该版本这么重要的珍贵藏书。而在阅读该版本时,我才注意到上面那些订正和增加的部分一定是作者自己的文字,经过重新调查,可以确定这本书是马克思自己的藏书,在他死后被德国社会民主党收录在该党的档案馆中。”

该版本应该是编辑MEGA2第一部分第6卷的文本基础,对MAGA的编辑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该版本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对该书进行数字化处理时,我们的工作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据化、文本化方面,而是将批注与该处的解读文本相链接,以视觉化理解为目的制作而成。即通过数字化这一便利条件,制作更有利于研究的图像数据库。这是国际上均无先例且备受瞩目的尝试,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根据最新调查,马克思恩格斯的旧藏书约为1450册,写有批注的大约800多本,总页数在40005000页之间。MEGA2本打算重现这些批注,增刊30卷,但因经费问题,最终大幅削减至2卷,同时提出要求希望研究出新的编辑出版方式。批注版的数字化就是日本研究人员针对这一要求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

该批注版的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对该版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在MEGA2收录批注的卷册及试行版本中,对用墨水笔、铅笔、红铅笔、蓝铅笔等做出下划线和旁线标记的地方通过虚线和波浪线表现出来;此外,批注的部分也不是在原文中进行处理而是修订在正文的右侧,这样读者只读一遍就很难想象出这本书原来的样子。

日本研究人员在对其进行数字化时,认为应该对原来的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革。即在图像上对下划线处及批注部分做出标记进行提示,只要点击图像上的批注文字部分,就会立即跳出其他画面显示解读原稿,而对改写多次的批注部分进行说明时则以记号代替文字,并对该处用不同的颜色予以区别(由于是用符号作标识,因此不同语种的读者均可使用),另外欧美已经现存的数字化、文本化译本也可以收录在该数字化版中。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图片1为画面图像。以PDF文件格式的《哲学的贫困》为基础文本,将初版中原本没有的部分全部进行标识。

图片1

这其中包括:(1)马克思恩格斯的批注;(2)其他人的批注(包括栉田民藏的文字);(3SPD资料馆的藏书印章;(4)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的各种印章等。

此外,这些标识根据种类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出自马克思恩格斯之手的为“绿色”;出自SPD资料馆的为“粉色”;出自东北大学图书馆的为“浅蓝色”,分别用虚线框起来。

还有,除下划线及旁线这些批注之外的标识处全部进行链接,并在其他窗口设置针对该处的参考“解读”文件。

参照“解读”文本使用html文件格式,它并未用特定的“语言”进行说明,而是采用了MEGA2中常用的记号。

另外,为了从视觉上更清晰地分辨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删除、修订部分,在对第1版进行修订时,将修订、删除后的单词通过变换颜色明确地表示出来。

比如,首版的原始文本为“黑色”;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修改,那修改后这个地方就显示为“绿色”,校正记号为“红色”,通过这样的视觉化处理,使变更处一目了然。而且,没有采取纸质媒体那样的翻页及脚注的模式,而是可以在同一图像的任意地方打开“解读”窗口。

在得到田中菊次及里夏德·施佩尔(Richard Sperl)等人的帮助后,对批注的解读以及通过这种数字化忠实再现《哲学的贫困》批注版本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哲学的贫困》批注版数据化所积累的经验也将被应用于我们今后对MEGA2第二部分第1213卷进行编辑或数据化的过程中,并且对于现在正在编辑的在线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以及明年夏天开始编辑的MEGA2第四部分第14卷《危机笔记》都将大有帮助。

(作者: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编辑委员会委员,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译者: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副译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