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

作者:吕治国    发布时间:2012-04-10   
分享到 :

习近平同志20115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认识和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经典著作,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著作,了解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

学习经典著作,要真正搞清楚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搞清楚哪些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论断,搞清楚哪些是错误的和教条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仅是某本书、某篇文章的文本阐释,而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所有著作的根本原则。经典著作对基本原理的阐释方式是多样的,既有正面的反复阐述,也体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中,此外,还体现在与不同思想进行的论战中。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往往都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著作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思想。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论断、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以及“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观点等,都是经典著作鲜明的主线。作为主线的基本原理始终鲜明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的过程中,支撑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大厦。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版序言中强调:“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P9。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既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红线,也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著名通信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彰显的“生命线”。

 个别论断出现的次数相对于基本原理就少得多。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天才和科学巨匠,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同样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他们的一些个别论断往往为基本原理所替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之类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让步于更加科学的理论原则。这说明,基本原理体现的是规律性原则,其生命力是长久的。

学习经典著作,还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人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把特定场景下针对具体对象的个别论断,脱离其具体历史情境,与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等同。这种做法,离开个别论断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思想理论背景,难以准确理解原著的本意,就可能读不出其中固有的思想,而“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思想,变成了“误读”和“歪曲”。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被用来论证培育和发展所谓中国的“市民社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遵循。马克思早期所说的市民社会,其存在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可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后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论述则着重从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上考虑。这与其新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经济关系,就是要说明政治意义、法权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因而,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思想,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追求人类的解放的价值目标。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53,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论断。有的人在研究中将其误解甚至曲解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完全抛开了这一论断中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不提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把抽象的个人自由当作这一论断的全部,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当作个人自由至上主义的“吹鼓手”。恩格斯说:“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2]P26。我们在研读经典著作时,要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老老实实地读,准确、完整地把握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

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要真学真懂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像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间题的立场和方法。”[3]P533

二、学习经典著作,深入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充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大业,使经典著作所彰显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充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助于从根本上辨别一些错误观点。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就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看法割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脉相承性,实际上简单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但发展不是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简单转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体现着多样性和民族性,但这种发展的基本前提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每个时代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发展的“红线”。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5]P103以“原生态”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以“次生态”概括列宁主义,以“再生态”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种区分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实本质和历程,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毫无疑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根本不同于所谓“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遵循经典著作所阐释的基本原理,否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性。这种特性不在于它摈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表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强调。

三、学习经典著作,坚持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方法论,是行动的科学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要弄懂理论脉络,更要着眼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应该始终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成为推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经典著作,不是空谈理论。为理论而理论,只能走向教条主义。毛泽东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就强调:“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6]P814这就是说,理论家不是“书呆子”,有了理论却不与实际发生关系,那就是空头理论家。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管用”,就意味着理论与实践要一体化,在理论的指导下,要能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专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在学习经典著作过程中,应带着问题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当前重大问题上下工夫,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学习经典著作,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能够通过学习,科学回答现实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只有从理论上解决问题,才能消除人们思想中的困惑,抵制错误思潮,真正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团结一致向前看。通过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够在与经典作家对话过程中,向他们请教回答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方式方法。经典著作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现实案例。另一方面,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一种能力,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后一种能力,是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经得起任何风险、考验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在经典著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向前进的坚实的理论支撑。学习经典著作,只有精读、苦读,认真思考、用心领会,才能真正掌握和领会其深刻的理论本质,把握其科学性和革命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时报》20101025.

[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教育部社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