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留青史的光辉形象

作者:庄福龄    发布时间:2012-11-01   
分享到 :

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历史巨人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画传终于出版问世了。这是中央编译局精心策划、长期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三位巨人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历史,是把艺术的感染力、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和历史经验的感召力相结合的艺术珍品、理论珍品和历史珍品,是马克思主义形象化、大众化进一步深化的难得的精品和辅导读物。

一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两位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与伙伴,做出了他们各自的特殊贡献。有大量的史实和论著为佐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长期以来的一些研究者却不厌其烦地在“比较”上下功夫,说什么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等等。在这里,我想引用恩格斯晚年的话来回答。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4部分说:“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请允许我在这里作一点个人的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6297页。

读了恩格斯这段肺腑之言,质朴的话语,无私的友谊,应该一切都明白了。

二

马克思主义是谋求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为研究人类解放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他在生命最后的13年中,继续在贫病交加中坚持治学立论,继续研究《资本论》,同时在新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中当选为临时委员会委员,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对于研究工作,马克思深有感触地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页。

恩格斯对马克思研究成果的评价也是一贯的。他认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很多,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对于1871318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其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受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托,撰写法兰西内战的宣言,并经国际总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宣言突出公社革命的性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

恩格斯还说,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马克思画传》第168169页)

受白色恐怖的威胁,过着流亡生活,是伦敦受威胁最大、受诽谤最多的人。(《马克思画传》第226228页)

很明显,上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

三

马克思主义最关切、最憧憬、最向往的是未来。作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恩格斯,最大的愿望是看看新世纪,为新世纪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一是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稿,特别是《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二是填补马克思研究的空白,在马克思研究《古代社会》的基础上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资本主义前的历史发展规律,从遥远的过去(原始社会)到遥远的未来(共产主义),通过《费尔巴哈论》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三是针对马克思研究中的歪曲、庸俗化、简单化作必要的澄清;四是分析新世纪的特点,如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和杀伤力,分析资本主义的调整与变化、资产阶级民主与工人运动的斗争策略、普选权的利用,等等。恩格斯争分夺秒地工作、奋斗,希望把74岁的他分成两个,一个40岁,一个34岁,个个都年富力强,那一切就好办了。他还提出反对军备竞赛,提倡裁减军备。他认为未来不是靠响亮的词句,而是靠扎实的知识去实现的,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和各种专门人才。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著作时说:“像马克思这样的人,他的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我喜欢这种劳动,因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恩格斯画传》第211页)

四

中国人民对列宁有着特殊的感情,首先他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武器,这个武器正如毛泽东说过的,不是机关枪大炮,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际就是中国人民是典型的劳动农民,不是受过资本主义工厂锻炼的工人,其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一崇高的任务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著作里都是找不到的。中国富有独创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能不受到列宁主义的影响和启示。所以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学习切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不是照抄照搬的那种本本主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