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写作思想研读

作者:田欣    发布时间:2013-12-23   
分享到 :

一、《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背景

理解文章要理解写作时的背景,对作者的“语境”进行深刻把握,文化在具体的历史和时代中展开,通过理解作者的人性、语言和文化深层结构,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列宁思想的本质。

(一)写作的现实背景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1917 年8-9 月写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全书包括第一版序,第一版跋,第二版序和正文六章。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加深和激化, 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在针对革命问题上又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学派,并引发矛盾不断激化,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列宁打算写一篇专门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文章。随后二月革命、七月事变发生, 处于秘密状态的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着手撰写了《国家与革命》这部光辉的著作。

(二)关于列宁本人

1870 年列宁诞生于辛比尔斯克诚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从学生时代起,“他便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社会调查,很快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思想体系———布尔什维克主义, 由此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的领导者, 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国家与革命》中的基本观点几乎全承自《法兰西内战》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但是由于列宁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将原有的观点重新发展,因此使得《国家与革命》有了深刻的思想厚度。全书都涉及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概念的基本问题。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 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 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从中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另外也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 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国家与革命》的重点是第三章到第六章,列宁仔细的论述了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问题,这个原则就是“巴黎公社”的原则,这也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蓝图的构想。

导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 从而指明当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在国家方面的方面和任务。

  二、《国家与革命》中的写作特色

(一)原始摘录式的写作方法

“每当需要解决革命运动的一些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列宁就要向马克思请教”。这里所说的请教,只是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从中寻求解决办法。这也恰巧说明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在《国家与革命》在写作中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列宁大量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与原著。列宁的写作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和系统性,创作《国家与革命》,通过历史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来说明国家这一概念发展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历史命运。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写作方法,评注和独立形式的论述占了一部分比例,但是原始摘录法、内容提要法等写作方式仍占据重要地位。对原始文献的选择和整理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即将开始的思想试验的基本思路”,在一边摘录一边写下自己注释见解的同时, 也体现了列宁下一步思想试验的最初构想和脉络。

(二)语言特色

列宁在描述机会主义者和伟大革命学说的时候, 带有愤怒而又激烈的感情色彩揭露了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无知与片面,同时又用生机勃勃的语气令人信服的看到了革命原则的必然胜利的希望。另外让人折服的是列宁在著作中蕴含着讽刺和幽默,通过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把所拥有的材料通过最适当的写作形式,以及说明问题最明快的笔调和色彩从而表达出其思想。在该本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写作的形式与语言造就了列宁不朽的思想遗产。

总之, 列宁以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及对马克思主义与众不同的见解谱写了《国家与革命》这本历史性著作,为无产阶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列宁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事业并形成的李宁主义对于我们永远将是一个不朽的神奇。

参考文献:

1、光仁洪韩承文等.世界史近代史(下).人民出版社,1984(10).第283 页

2、高里科夫等著刘循一译. 列宁是怎样写作的. 三联书店,1984(12).第1 页

3、王晓红.马克思笔记的写作方法初探.江汉论坛,2008(9).第39 页

(作者单位:延长石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