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近现代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颜晓萍    发布时间:2013-12-24   
分享到 :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后习近平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勾勒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完整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目标和治国理念,成为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话题,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从民族解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他们几经波澜的奋斗历程,以《共产党宣言》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对近现代中国梦的实现起到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一、近代以来实现民族解放的中国梦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年文明和辉煌为世界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上至民族精英,如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下至草根百姓,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让中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且进一步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从此走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道路,这一切都与《共产党宣言》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1848年2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用德文首次发表。它的问世,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世界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武器。由于《共产党宣言》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民解放的需要,在中国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在它的影响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站起来的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就是赶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宣言》对中国人实现这个梦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为近代以来民族解放的中国梦实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到中国,被认为是指社会整体根本性的变迁,即社会制度的创新,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制度变迁过程。在社会转型这一背景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历30多年的建设、探索与曲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改革初期,邓小平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二步走战略”,“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不断上升,自2008年以来人均GDP增长率稳居世界前十;2009年,我国人均GDP位居世界107位;2010年提升至95位,进入了前100的行列;2011年提升到87位,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的水平,排名世界第84位。2012年,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0年,我们已经建成总体的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的增长,所取得的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到2020年建党一百年时,我们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这个过程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建成更加民主、文明的社会。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使我们在这一过程也付出了比较高的代价。社会矛盾凸显,这些矛盾覆盖领域广泛,涉及门类众多。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有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反腐倡廉、房价过高、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资纠纷、征地补偿、劳动就业、拆迁安置、社会安全、群体冲突、公共安全等等,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博弈,矛盾激化;种种激化的社会矛盾又互相影响,严重阻碍了我们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这个梦想的实现。

这些问题都是在改革中出现的,必须用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就十分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就是我们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检验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的改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如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给民众更多的选拔官员的选择权,废除不合理的特权,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等;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救济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行业、城乡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不管涉及的是经济改革、行政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要敢于触及。因为我们建设的这个小康社会,既是物质的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小康社会。所以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社会转型背景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既是承上,又是启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是一个应对复杂矛盾,考验我党智慧和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艰辛过程。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明,我党完成了基本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中国梦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的2需求。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各类所有制经济,在经济层面上完成了现代国家的顶层设计。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顺利完成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民族复兴大业更进了一步,中国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这样的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回答了如何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和我们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怎么走,即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国家这个问题。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依靠人民实现。

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更加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重新挺起了脊梁,赢得了自由和尊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这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正能量,成为引领中国腾飞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完成改革攻坚任务,就要更加凸显信念凝聚与精神支柱。物质上强大起来的中国,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范畴上涵盖了每一个中国人,包含自由和发展两个要素,不仅强调人的机会平等,而且还强调人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个思想是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提出这样命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说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指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深化改革就是要革除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一切围绕对人民的责任、人民的要求,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家、社会和人民共同进步。

十八大鲜明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是建党一百年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对世界的明确昭告。这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艰辛,矢志不渝所追求的宏伟目标。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160多年了,对于世界未来社会的发展,仍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新世纪新阶段,重读《宣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宣言》的伟大思想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杨金海.《共产党宣言》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N].光明日报,2008-7-3.3_

(作者简介:颜晓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哲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