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中的道德方法论与当今社会道德评价

作者:赵超颖    发布时间:2013-12-25   
分享到 :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与杜林的论战性著作。恩格斯不仅用幽默犀利的语言对杜林的无知狂妄进行了尖锐批判,彻底粉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还从容淡定地提出了新问题,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从这个层面讲,《反杜林论》更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经典、百科全书,更被列宁誉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P442)

  一、杜林及其《反杜林论》

只有对杜林及《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有较详尽了解,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恩格斯的语言风格和论辩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

杜林是庸俗经济学家凯里的门徒,与“铁血宰相”俾斯麦有来往,主张并宣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的辩护家。但1875年杜林却突然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装扮成了一个党的理论家、工人阶级的‘救世主’”[2](P2)。他写书立作,创造了一系列“理论”。但他不过是一个自恋而无知的“无责任能力的自大狂”,他热衷创造“体系”,却只能用可怜的小学生水平的哲学知识创造“体系”,所以他的“理论”是伪科学的、反动的。他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江湖骗子”和“幼稚病”[3](P5)

恩格斯识破其面目,揭穿了他以假乱真、蒙蔽群众的企图,毫不客气地说他是“高超的胡说”[3](P4),是“用吹号打鼓来吹嘘自己的手艺和商品,不亚于最鄙俗的市场叫卖者,而在他的那些大字眼后面却是空空如也,一无所有。”这惟妙惟肖地勾画了杜林的丑恶嘴脸。

杜林宣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和假社会主义理论,他的反动思想对刚统一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在党内形成了蓄谋分裂的反党宗派的核心。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唯一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为了使社会主义工人党避免发生分裂,为了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彻底摆脱机会主义的侵蚀,恩格斯受托于马克思,毅然决定彻底戳穿杜林伪科学、真反动的面目,着手反击。

  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语言风格

《反杜林论》的语言并非像许多专业著作那样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是表现出极大的生动性,将恩格斯丰富的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风格即人”。在论战中,恩格斯摒弃陈词,用理性而激情的心、生动而给力的语言激烈驳斥,字里行间刀枪剑影、波澜壮阔,让杜林在论辩中丢盔弃甲、节节溃败,恩格斯的炽热情感和伟大智慧也激荡了一个时代,影响了数代人。

(一)幽默生动,讥诮嘲讽

生动幽默、讥诮嘲讽是《反杜林论》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面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愚蠢挑衅,恩格斯虽恼火鄙夷,却依旧淡定从容,用他特有的精准的冷幽默讽刺了杜林的无知,既让读者忍俊不禁,又无情地戳穿了其虚伪面具。

“杜林先生的相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物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久远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就像一个叫作黑格尔的人的做法。”[3](P34)在批评杜林的唯心主义时,恩格斯未动用再多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而是巧妙地将黑格尔提了出来,把“完全像”三个字狠狠抽在杜林脸上。杜林所谓的“理论”和身上那毫无根据的、狂傲的哲学气质与黑格尔何其“相似“!这不是剽窃是什么?这不是模仿是什么?况且黑格尔在当时已被视为落后的代表,所以指责杜林抄袭黑格尔,也是对杜林入骨的批判和嘲笑。更过瘾的是,恩格斯在揭露杜林的哲学体系时说:“杜林这套序列的‘内在的逻辑次序’就‘自然而然地’引导我们回到了黑格尔的《全书》。”[3](P34)依旧不露声色,却又一次用“恩式冷幽默”将杜林“体系”的虚空彻底揭穿———其“哲学体系”不过是可耻地搬套了黑格尔的《哲学全书》而已,唯一不同的是,他捡起了黑格尔哲学的糟粕,却抛弃了最为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这也正是杜林最无知最愚蠢之处。

“我们还要更加频繁地在其他天体上欢迎杜林先生”[3](P35)、“他是在笼子里谈哲学”[3](P46)、“杜林先生对酒精饮料可能会稍微宽容一些”[3](P123)……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用他幽默讥诮的语言一次次地揭露了杜林的无知和狂妄,赢得了论战的彻底胜利。

(二)犀利深刻,一针见血

正如恩格斯本人所说:“开始时我将纯客观地、似乎很认真地对待这些胡说,随着对他的荒谬和庸俗的揭露越来越深入,批判就变得越来越尖锐,最后给他一顿密如冰雹的打击。”所以,犀利深刻、一针见血是《反杜林论》的又一语言风格。“这个问题最可笑的是,杜林先生为了用存在的概念去证明上帝不存在,却运用了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法。”[3](P42)恩格斯毫不留情面地揭露了杜林的自相矛盾,指出杜林的本意虽是证明上帝不存在,但采用的论证方法却是本体论论证方法,即预先在头脑中设定某物,然后在现实中确证该物,这就是说,证明上帝不存在的同时,能更有力地证明上帝存在。所以杜林不可能依此驳倒关于上帝存在的神学谬论。由此可见的是杜林的哲学底子何其浅薄,无需别人驳斥揭穿,他就已足够把自己拖向自相矛盾的泥潭。

  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论辩方法

除了幽默生动、洒脱恣意的行文,恩格斯运用的论辩方法以及在论辩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一)有“破”有“立”,既“破”又“立”

作为论战性著作,《反杜林论》无疑十分成功,不仅因为恩格斯成功驳斥了杜林,更因为他并没有“杀红了眼”,而是始终头脑清醒,抓住一切时机阐述和宣扬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所说:“恩格斯对于问题的新提法和理论的新见解,都辩证地对待,总是把获得的结论归类,使它系统化。他这项工作的规模,在《反杜林论》中表现得很清楚。”论战中,恩格斯变被动应战为主动迎战,打垮敌人的同时还高举自己的旗帜,可谓有“破”有“立”,既“破”又“立”。

恩格斯指出,不要去寻找永恒真理,而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推导出哲学的结论;“不要去提出人类的“永恒”社会制度的问题,而是应该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类发展的具体条件,从而科学地论证工人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的并且已经成功运用了三十年的研究方法所包含的原理,这一原理在《反杜林论》中终于以完结形式总结出来了。类似例子在文本中很多,都无不显示出恩格斯在与杜林激烈论战中还睿智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二)“道义”彰显人格魅力

像所有论战一样,激动和愤慨难免会产生偏激之语,面对杜林无知无耻的挑衅,尽管恩格斯已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但仍有极个别因情绪激动而欠妥的语言。可是,《反杜林论》再版时,针对要不要修改的问题,恩格斯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作任何修改……既然我的对手不能作什么修改,那我对论敌也负有责任不应作任何的修改。”[3](P7)这些道义之言都彰显了这位革命导师、思想大家的超然风范和人格魅力,使论辩更具真实生动的情感色彩、坦然诚挚的说服力,让人感慨钦佩。

四、结语

《反杜林论》至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坚定伟大的精神,那就是———恩格斯面对杜林的狂妄企图和无耻进攻,虽言语讥诮调侃,但始终采取不可调和的斗争态度。他满腔热情地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坚定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情和决绝的革命之心,《反杜林论》才有了如此有激情、有张力、有理性的语言,以及如此深刻厚重的内涵和巨大的感召力,才能在问世百余年后仍保持强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学习《反杜林论》参考资料[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73.

[3]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赵超颖,广西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