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俄罗斯复兴的道路还有多远

作者:徐向梅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5日    

随着经济的增长、政治的稳固和国家实力的逐渐增强,无论是普京总统还是普通的俄罗斯人民都对国家抱有日益增强的希望和信心。

1999年岁末《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坦承,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宣称: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表达出对所取得成就的欣喜:在整整一个时代都有国家赤字,但现在国家预算已连续第二年出现结余;俄罗斯又恢复到了石油产量世界第二和能源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国家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强大的和可预测的实业伙伴。

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提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牢牢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普京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俄罗斯应当并且一定会成为具有发达的公民社会制度和牢固民主的国家。它完全能够保障人权、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俄罗斯应当并且一定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所有权有可靠的保障,而经济自由可使人们诚实地工作和挣钱,没有恐惧和不受限制地挣钱。俄罗斯将是一个拥有精良装备、机动性强的武装力量的强大国家。这支军队准备保卫俄罗斯及其盟友,保卫国家和公民的利益。所有这一切应当为人的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所有这一切可使俄罗斯平等地与最发达的国家站在一起。人们不仅能够为这样的国家而自豪,而且将为之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此普京提出了2010年前的根本任务,那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战胜贫困;武装力量现代化。在2004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为这些根本任务规划了今后10年的共同行动纲领。2006年的国情咨文,普京提出了俄罗斯在国际分工和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位置的问题,指出俄罗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国情咨文中所内涵的普京的强国梦想和俄罗斯人对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执著。斥资15亿美元为一个城市圣彼得堡举行的300周年的隆重庆典,不仅是向世界昭示俄罗斯历史的辉煌,更是吹响了俄罗斯国家奋进的号角,正像普京雄心勃勃的豪言壮语:“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那么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能否实现其强国梦想,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道路究竟还要有多远?

无疑,俄罗斯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障碍。

比如说经济上尽管连续8年快速发展,结构性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旧没有根本解决,重工业依然过重,农业尽管有增长实现了粮食自给,但是发展依然滞后,经济增长的能源拉动效应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说人口的死亡率依然大大高于出生率,人均寿命明显地偏低普京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忧心忡忡,说以每年减少75万人口这样计算下去,15年之后俄罗斯人口将减少2200万,这将是现有人口的1/7。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心痛地说:“我们不止一次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做的事情很少。”莫斯科大学教授、著名的人口学家鲍里斯·霍列夫断言:“如果俄罗斯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的问题得不到重视,俄罗斯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俄罗斯民族将在21世纪末从地球上消失。”对俄罗斯来说,人口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的短缺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说转型期间复杂的社会问题,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改革困难重重,而贫富差距严重,社会分化加剧,心理失衡、酗酒、吸毒、犯罪率上升。

比如说尽管对恐怖主义的打击从来不曾停止过,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车臣分离主义的恐怖行动仍然成为和平发展着的俄罗斯国家和人民不得不面临的威胁。

比如说北约东扩还在继续,俄罗斯面临新的战略空间的挤压,而俄罗斯要强国富民的策略一定不符合美国的意愿,因而从根本上无法打破俄美关系的僵局。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问题在俄罗斯国内存在严重的分歧,而距离2008年普京第二任期结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普京自己也表示不会修改宪法,谋求延长任期。如果不能像某些政治家预期的那样,普京先在政府总理的位子上过渡4年以谋求2012年重返总统宝座的话,那么俄罗斯政治将面临重新整合,国家的发展模式又将面临新的选择。

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制约,但是不管怎样,进入21世纪在年轻而强有力的总统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已经今非昔比。

政治上,普京冲破重重阻力,顶着独裁与专制的骂名,全面协调和理顺了中央和地方,总统、政府与议会,实业界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民主宪政体制的框架内构建了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稳定的政治格局,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有效地保证了国家统一、权力集中、政令畅通。这个世界最大国家的总统不再是任人玩笑的话柄,他赢得了国家70%~80%的超高社会支持率和俄罗斯人民固执的崇敬和爱戴。

经济上借助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飙升的有利形势,在加强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对财税、银行、自然垄断等重要部门实施了制度性调整,使得国家经济持续8年保持了高速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58亿美元,人均GDP超过了5300美元1.435亿人口),已经恢复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2006年头三个季度依然保持了6.5%的增长率,初步估算,2006年的人均GDP有望接近5800美元20061.428亿人口)。国家外汇储备从1998年危机后的几近枯竭创纪录地达到200612月初的289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曾经困扰俄罗斯多年的外债再也不是问题,外债已经从1999年的1545亿美元、占GDP80%多降到2006101日的501亿美元、占GDP不足7%的绝对安全水平。全国平均月工资8550.2卢布(300多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0%资本外流得到抑制,吸引外国投资总额迅速增长,俄罗斯的国家投资信誉等级一再提升20026月,美国和欧洲分别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20067月,实现了卢布的完全可兑换。200611月,俄罗斯完成了与美国的入世谈判,从而为俄罗斯加入这一组织扫清了最后主要障碍。

军队建设方面, 面对国家安全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普京的俄罗斯谋求制定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学说,致力于武装力量的改革和发展,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加速配备先进武器,各军种频繁举行军事演习,甚至大规模的核军演。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更加强调实现军队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重要性,指出“当代俄罗斯需要的是具有一切能力对面临的威胁作出同等回应的军队”,并表示要“从今年起大批量地购买装备来满足俄国防部的需要”。几年的整肃下来,俄军实力尽管仍不能与前苏联军队同日而语,但综合指标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军的世界强军。

对外政策方面,俄罗斯在注重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巩固独联体基地的同时,成功抵御了“颜色革命”的威胁,并与美国保持了经常性的对话,加快了融入欧洲的步伐,在亚洲太平洋领域也开始广泛发挥作用。普京时期的外交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在灵活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下,突显了大国外交的独立性。

作为前超级大国的继承者,俄罗斯现在仍然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依然存在。融入欧洲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和技术,吸引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参与亚太,可以共享巨大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并借助东亚地区的经济腾飞拉动自己。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国家,人口不到世界的3%,却占有已经探明世界资源储量的21%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资源总价值是美国的3倍,约达到300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可开采储量占世界的20%~40%,煤炭占23%。在发展问题日益尖锐的当今世界,拥有庞大的资源储备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支撑俄罗斯坚强复兴的基石,也是其提升国家地位、谋求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后盾。俄罗斯从苏联继承的不只是国土、资源,前超级大国遗留下来的科技、文化尽管在改革年代遭到削弱,但是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俄罗斯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俄罗斯的科学家数量、俄罗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堪与美国媲美。

可以说,无论从发展潜力还是国家的经济、政治现状来说,俄罗斯都具备了复兴的基础,因此自从2003年美国高盛集团提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说法后,西方不断出现有关俄罗斯发展的乐观估计。高盛集团发表专题报告,预测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将是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4个新兴市场国家,而俄罗斯将在2020年以前超过意大利,在2025年以前超过法国和英国,2030年以前超过德国。2004年美国《外交》杂志刊登长文,认为俄罗斯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转轨过程,开始走向复兴。美国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逊在接受日本杂志专访时也提出,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增长还会持续20年,30年后俄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

俄罗斯民族发展的历史并不悠久,却屡经磨难,但是俄罗斯人民从来就没有停止对强国的追逐。一当长达240年鞑靼蒙古的野蛮统治被推翻,民族独立的思想立刻被帝国的理念所取代,刚刚从东西方的挤压中挣脱出来的民族立刻就有了向东西方扩张的追求。伊凡三世采用拜占庭的国徽——双头鹰,象征着西方和东方将在帝国权力的庇护下求得统一。后来就有了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作为欧洲强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以及二十世纪世界霸主之一的苏联,即便那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19世纪初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在俄罗斯被打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狂人希特勒也是在这块土地上奠定了败局。

20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尼·亚·别尔嘉耶夫在他的名著《俄罗斯思想》中这样写道:“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巨大的东方—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地处欧亚大陆和东西文化的边缘,地缘政治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使俄罗斯文明具有其独特性。在俄罗斯人身上,既有对西方民主、自由放纵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追逐,也有对东方专制主义、国家至上的崇尚,因为地缘和文化上的东西方兼容,使俄罗斯人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是个世界性的国家,肩负着世界性的使命。普京的俄罗斯尽管从古典的浪漫主义回到了现实,但是伟大国家的梦想并没有泯灭。

尽管从今天来看,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的复兴仍然需要时间、空间,仍然可能经历挫折或失败,但是,笼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上空的阴霾已经散去,这个时候应该说不远了。

(来源:《学习时报》20071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