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的马灯:中国革命精神的薪火之源

原标题:苟坝的马灯:中国革命精神的薪火之源
作者:张鑫华    发布时间:2019-06-21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

  苟坝,这个距遵义50公里、仅有1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在1935年春天,大片油菜花激情绽放的美丽时节,因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因雨后春夜一个提着马灯的孤独伟岸身影,使它声名鹊起,永远铭刻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84年后,重新来到这个地处黔北高原的小山村,走进这盏马灯的万丈光芒……
  忧患之灯
 
 在马灯微弱的光照下,毛泽东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自1933年9月23日黎川之战打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拉开战幕,在“洋教头”李德指挥下,处处失利。
  李德,这位共产国际派来的交通员,仅想依靠共产国际的“后台”,在中国烽烟四起的战场上纵横捭阖。反“围剿”开始,他否定了毛泽东游击战、运动战等军事原则,提出了“短促突击”新战法,即以主力对主力的硬碰硬策略。战场是残酷的,仅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三军团就伤亡2700多名。性如烈火的彭德怀,大骂“崽卖爷田心不痛”!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李德再现拙劣的指挥能力,命战斗力最强的红一、三军团担任左右先锋,红八、九军团护卫两翼,红五军团殿后,保护号称“红星”与“红章”的两个中央纵队,所有“坛坛罐罐”肩挑人扛。天上数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云贵高原的十万大山大河,此时既是阻敌屏障,又是突破的天险。连大字不识的炊事员都怀疑,这样“抬轿子”式转移,还能走多远?
  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人左右,中国革命到了“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的生死攸关时刻。
  连日来,毛泽东忧心如焚,在马灯下陷入长久的思虑。40万敌军逼近,形势日趋恶化。红军内部认识不统一,指挥效率低下,指战员装备落后,给养严重不足。这支从井冈山一路坎坷走来的革命火种,该如何突围?向哪里去,怎么去,由谁来指挥……
  真理之灯
  历史的进程总在关键时刻出现戏剧性转折。
  1934年9月,由于无线电台被破坏,国民党切断了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没有了“尚方宝剑”的控制,中国共产党开始自主决定命运。
  对于长征初期的战略方针和军事指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领导层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直到遵义会议,历史终于把毛泽东推向台前,中国革命开始走向伟大转折。
  在名不见经传的苟坝村,又一场决定红军生死命运的危机袭来。3月10日凌晨,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发来急电,建议攻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围绕“打”与“不打”问题,会议从早上争吵到夜间,以毛泽东为首的反对票,由3票变成了1票。“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总指挥了。”说完,他一甩手走出会场。“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会场有人不满。最后,民主表决撤销了毛泽东前敌总指挥一职。
  子夜时分,毛泽东披衣起身,一个人提上马灯,沿着苟坝村的田间小道,向周恩来住处走去。
  来到周恩来住处,毛泽东要他晚一点发作战命令,再一次坦陈不能进攻打鼓新场的理由。说服周恩来后,两个人又一起去说服朱德。11日天亮后,三人说服了求战心切的诸将领。苟坝之争,引起毛泽东对红军指挥体制的思考,这种看似民主的“大讨论”决策方式,怎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在12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取代原有的“三人团”(博古、周恩来、李德)。苟坝会议,因这两项重大决定写入中国革命波澜壮阔史诗般的历史。
  智慧之灯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毛泽东嗜书如命,躬身实践,善于总结,用超常智慧使红军绝处逢生。
  四渡赤水,4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3万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绝妙指挥下,上演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运动战”巅峰之作。
  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主动撤出,一渡赤水,向川滇边界扎西地区集中;2月18日至21日,利用黔北地区空虚,再渡赤水;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镇大张旗鼓三渡赤水,运动中调动敌人;3月21日晚至22日,乘敌合围未成,从敌间隙中穿过,四渡赤水。而后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北上。至此,红军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堵,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克劳塞维茨说:“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在军事艺术中,经验要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初到井冈山任党代表的毛泽东,曾踏破青山,向昔日称霸山区的“山大王”朱聋子请教,得到“不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子”的认识,为孕育“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战法,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黔北高原马灯的烛照里,毛泽东早就构思成熟“引滇军出洞,率红军入川”的战略计划,四渡赤水是其达成战略目标的手段而已。
  希望之灯
  苟坝的马灯,中国革命精神的薪火之源!
  今天,我们追忆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斗争实践,是为了昭示未来。
  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于总有一些清醒坚定的人,为她的命运奔走呼号,赴汤蹈火。毛泽东身上信念坚定、不畏艰险、实事求是、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人民至上等诸多优秀品格,以及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影响并催生了人民军队威震八方的如云战将,也加速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再一次深情回望云贵高原那个多雨的春夜,毛泽东在被免职的情况下,深夜一个人提着马灯,为中国革命的命运奔波。此前,他已先后三次大权旁落。但每次党和红军需要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丝毫没有理会个人荣辱。
  在遵义会议上,博古为自己和李德辩护。张闻天的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我认为博古同志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语惊四座,为坚定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彻底否定“左”倾军事路线定下基调。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忠诚、敢于直言的坦荡襟怀。
  84年过去,苟坝村这条当年毛泽东提着马灯走过的田埂,如今命名为“真理小道”。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顾全大局、不徇私情、敢讲真话、敢于斗争的风骨胆魄告诉我们:敢于斗争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敢于斗争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真心拥护。
  苟坝的马灯,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希望之灯,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