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9   
分享到 :

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

——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

王德蓉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在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正确选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诸多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赋予经济全球化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关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形势,习近平认为,从历史维度看,经济全球化仍在深入发展;从发展现状看,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从发展方向看,经济全球化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关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习近平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明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习近平认为,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以释放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正面效应;提出新倡议,倡导新机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务实行动引导经济全球化再平衡。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把能不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上升到新时代我们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能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并在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正确选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诸多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这对于中国努力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全球化方向,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习近平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人民日报》2018411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着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它给我国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对这一问题,习近平从历史维度、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作出了解答。

(一)从历史维度看,经济全球化仍在深入发展。

习近平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后,西方国家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世界经济体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由帝国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所主宰的资本主义体系,另一个是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新体系,形成了两个平行的、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世界经济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变: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这轮经济全球化,在速度、深度、广度上远远超过经济全球化的前两个阶段,其突出表现为市场、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等高度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深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强劲发展的势头受到了严重削弱,但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势。习近平反复强调要从历史维度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民日报》20171028日。】他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话告诫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大势。

(二)从发展现状看,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

经济全球化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习近平用“调整”“波折”“不确定性”等关键词来评述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认为“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人民日报》20161122日。】,“经济全球化进程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人民日报》201776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其表现有三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在速度上放缓。世界经济增速在低水平徘徊,全球贸易增速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贸易一直以两倍于全球经济增速的速度增长。如今全球贸易增速已放缓至仅为全球经济增速的一半。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不足。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三是经济全球化的规则面临重构。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的存在,使这轮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在规则上作出更包容性的制度安排。比如,全球贫富差距加大,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再比如,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

对于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波折和曲折,习近平认为要从哲学角度来看待,他讲道:“‘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面对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的广泛讨论,尤其面对暗流涌动的反全球化呼声,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表达了中国的鲜明态度,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人民日报》2017118日。】

(三)从发展方向看,经济全球化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习近平呼吁国际社会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来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人民日报》2014718日。】我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此外,习近平认为还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但不容易做大,反而会变小。与此同时,各国面临的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量,习近平认为,要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必须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人民日报》2017118日。】应对和防范反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键是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从而铲除保护主义的土壤,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解决好公平公正问题,既做大蛋糕,更分好蛋糕,才能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为此,习近平呼吁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来宣示决心和信心。他提出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为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二、正确选择和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

习近平指出,在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敢于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更要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正确选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

(一)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是我们党的正确战略抉择。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人民日报》2016510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其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接受全球多边贸易制度安排,被视为中国选择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标志。我们党始终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并且要力争上游,不断提高我们搏风击浪的本领。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正确方向。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转变;二是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复苏动力不足,增长分化加剧,保护主义加剧;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在国际事务中获得相称的制度性话语权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也就是说,新时代面临的有利因素很多,但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深入发展的态势看,我们尤其需要在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方面付出艰苦努力。因此,要更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创新等全球流动和配置的能力,增强我们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就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扩大开放。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民日报》20171028日。】基于这一思路,党的十九大规划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路线图,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

(二)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

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不断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国内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开放型经济还存在不少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难以满足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比如,外贸体制改革更深入一些,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比较成熟,内陆地区相对滞后;企业改革步伐较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等。习近平认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人民日报》20161121日。】我们要应对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就要下大气力解决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而破除这些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改革开放,特别要针对目前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创新的方法,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

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还需要明确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式,健全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制度,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管理开放,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形成更好地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三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坚持自主开放和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四是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我们要在开放中不断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人民日报》2017718日。】根据世行报告,中国营商便利化程度在过去的5年当中上升了18位,2017年我国吸收外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再创历史新高。【参见《商务部:去年我国吸收外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网2018312日。】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的外资、更大量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以全球视野、以新发展理念打造全局性的体制性开放,为我们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重要的体制和力量支撑。

(三)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重要抓手。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由贸易区在数量、规模及达成速度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区域贸易安排的最主要类型,在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因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提供了重要平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的新门槛表达中国诉求。再比如,在自主开展我国自贸协定谈判过程中,我们不断增强了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手段和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多边双边自由贸易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总体布局。当前,立足周边的自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贸谈判不断深入,面向全球的自贸谈判平稳推进。特别是中国在与冰岛、瑞士等欧洲国家达成自贸协定后,又与韩国、澳大利亚完成实质性谈判并达成自贸协定,说明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截至20183月,我国已经和2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这里面既有周边国家包括东盟成员,也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巴基斯坦、格鲁吉亚,还有南美国家秘鲁、智利。从自贸协定谈判和多边贸易谈判的关系来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多边贸易体制目前面临瓶颈、受到冲击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多边双边自由贸易体制,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三、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

习近平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人民日报》20171031日。】他强调要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人民日报》20171028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等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为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作出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宣示了中国理念,而且作出了中国贡献。

(一)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要解决好经济全球化中的公平公正问题,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转变模式和理念。为此,习近平倡导要树立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正能量。

我们倡导的经济全球化,要坚定开放的理念。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对整个世界而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习近平认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人民日报》2017118日。】

我们倡导的经济全球化,要树立包容性发展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唯有包容才能让发展持久。包容性全球化就是包容不同市场、不同体制、不同国度、不同群体,求同存异,推动全球化分工体系面向全球开放,让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中,分享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世界经济繁荣的成果。习近平指出:“包容性不足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要把提升包容性置于更突出位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的关系,重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日报》2017118日。】

我们倡导的经济全球化,要形成普惠共享的价值追求。以普惠共享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就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坚持以全人类整体利益为中心,努力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不因文化、宗教、制度、政策、实力、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受到排斥。

我们倡导的经济全球化,要形成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习近平认为,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但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我们倡导的经济全球化,要实现共赢的目标。如前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习近平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人民日报》2017118日。】在任何国家都难以脱离其他国家而求得自身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是行不通的,追求利益共享、实现合作共赢才是发展正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以释放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正面效应。

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其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转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明确指出:“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人民日报》2017118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才能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

我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并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过程中,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事情先做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我们推动了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变。在近几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集中发出了中国声音,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们积极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为了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明显不足的情况,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015年底,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五大储备货币之一,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得到大幅提高,从而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

我们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习近平强调:“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人民日报》2018611日。】为此,他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场合表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201512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最终达成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协议,并成功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使备受挑战的多边贸易体制获得提振。20174月,中国在世贸组织发起成立“投资便利化之友”,率先提出投资便利化议题,旨在积极响应业界诉求,提升全球投资便利化水平,得到世贸组织成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目前已有中国、阿根廷、巴西等16个世贸组织成员加入“投资便利化之友”。

(三)提出新倡议,倡导新机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务实行动引导经济全球化再平衡。

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需要合力,既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大力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更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旗帜鲜明地表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我们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重大举措。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5年来,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谱写了全球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交流合作为关键支撑,代表了一个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联合国的一些重要决议纳入相关内容。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所以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参与和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就在于它秉承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价值理念,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自由贸易增添了活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而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有助于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提供越来越多打着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我们发起创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20157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发展中国家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南南合作基础不断稳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成为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机构的有益补充。20161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开业,标志着这个由中国倡议、57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出资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开始正式运行,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积极和建设性意义。目前,亚投行成员总数已增至86个,作为多边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为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们还主动实施国际发展援助,宣布建立10亿美元的“中国一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及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日益突出。

习近平指出: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人民日报》2016510日。】他强调,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懈努力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

(本文作者:王德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100017

(责任编辑:宿凌)

(来源:《党的文献》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