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作者:熊亮华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熊亮华

论文提要:陈云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杰出代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以从他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借鉴。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论断,启示我们把学习型政党建筑在党员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基础上。陈云强调学习首要的任务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启示我们抓住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陈云把总结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启示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优势。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陈云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杰出代表。他的刻苦精神被毛泽东称许为“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①]。他提倡新时期开展全党学习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肯定,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②]陈云重视学习的经验、风范和一系列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③]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可以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启示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要以党员高度的学习自觉为基础

193912月,陈云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时提出了著名论断:“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④]这个论断的含义就是,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也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和为党工作一样,是必须履行的对于党的政治责任。

一、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决定学习的决心。

陈云为什么要把学习提到党的政治责任的高度?就是为了推动一些党员坚定学习的决心。

当时,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环境,党内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许多工农出身的党员干部缺乏文化知识,广大党员的文化、理论水平有待提高。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他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⑤]

但在学习中,有的党员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上并不深刻。有的认为打仗时只要一冲就行了,学不学文化不重要。有些党员认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工作就算尽了对党的全部责任,轻视学习。认识上的不足反映到学习成效的差异上。陈云总结学习情况和经验时说:“一年多来,虽然进度不同,但大体上都在学习”,“我觉得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⑥]

二、学习的意义在于它是做好党的工作的必要条件。

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不足,主要是有些党员把学习与工作割裂了。陈云认为,要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必须把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他指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⑦]

什么样的条件呢?陈云分析说:革命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中国革命的环境和革命运动更是万分复杂,变化多端。“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⑧]

陈云指出,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必须学好文化、学习理论。“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相反,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就难以达到做好工作的条件,那样,“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⑨]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陈云提出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论断。他告诫党员干部:“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及通晓马列主义的基础,仅仅做了党所分配的工作而不学习理论,还不算尽了党员的全部义务。”[⑩]19415月他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中重申:“学习理论和参加实际工作都是每个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责任”。[11]在延安整风中他也强调,每个同志要意识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也是“对于革命应有的责任心”。[12]

三、党员对学习的政治责任感,是学习成为党的政治优势的强大动力。

把学习作为党员的政治责任,就要求党员要像主动自觉地为党工作一样,主动自觉地学习。陈云提出:“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现在无论你怎样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陈云特别要求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他们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13]

几十年来,正是党员把学习作为对党员的应尽义务和责任,使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优势。陈云说过:“一个共产党员是难得机会长时期在课堂上学习的,因此,必须善于在繁忙的实际工作中,自己争取时间去学习,这一点必须有坚持的精神才能做到。”[14]这种自觉学习的坚持的精神,就来自于党员把学习当作对党的政治责任。对于履行党员的学习责任,陈云是身体力行的。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他从没有停止过学习。一直到了晚年,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开展学习,“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15]

四、世情、国情、党情要求党员学习的政治责任应该更加明确、突出。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在学习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但是,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16]“五不”现象突出表明,不少党员干部还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觉。

应当看到,现在党员队伍的理论和文化素养总体上比过去高多了,但从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来看,党员做好党的工作,要求的条件比过去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初,知识总量60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总量35年翻一番。[17]现代化建设需要学习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广泛而丰富。党只有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有着七千多万党员、领导着十三亿人的大党,是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影响举足轻重的大国的执政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指出:“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18]

因此,党员学习的政治责任应当更加明确、更加突出,使每个党员都能真正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紧迫性,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使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党员有了这样高度的学习自觉,就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打下牢固的基础。

启示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要牢牢抓住思想方法这个根本

党的理论学习绝不能无的放矢。在这个问题上,陈云最强调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他说:“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19]

学习的根本问题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坚持实事求是,这是陈云一生学习的最深刻的体会。他把这说成是“最要紧的”、“根本的”、“终身受用”、“思想的基本建设”。他说:“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因为思想方法不对头,所以经验提不高。这一点,对于任何工作的同志,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最重要的。”“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 “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20]“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的基本建设。”[21]

陈云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亲身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根本意义,他是基于自己一生学习的切身体会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一、在学习中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是提高党员政治水平的条件。

历史上,王明“左”倾路线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与王明等教条主义者不同,陈云是从工人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中央领导人。但他未能辨别“左”倾错误。在延安,他三次同毛泽东讨论这个问题,认为自己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泽东不同意。陈云回忆说:“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22]

在毛泽东的启发下,陈云发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的著作。这次学习,是陈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他的秘书刘家栋回忆说:陈云当时工作分学习、干部谈话、开会三大块,“从占用时间来说,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23]他的夫人于若木则说他读书“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24]他在学习哲学时,除认真钻研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外,还看了不少参考书,如李达的《新社会学大纲》,日本河上肇的哲学著作,还有《资本论》和《列宁选集》等。“他每看完一本书,对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都可以很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出来,而且能识别一些不同看法的对与错,特别是那些违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东西,能很快识别,进行批判。”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25]

通过学习,陈云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26]

思想上的成熟决定了政治上的成熟。陈云深刻感受到自己学习前后的变化。他说:“如果以后要少犯错误,就要有这种精神。”“就是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分清是非这样一种精神。”“就是说当一个主张决定了,就要看一看,这个决定和客观情况符合不符合?这个情况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情况。”[27]他多次对别人提到,在延安那段学习对他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可以说终身受用。[28]

正确的思想方法为辨别路线是非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陈云说:“这样系统地学了几年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对我很有帮助,从思想理论上把王明的一套‘打倒’了。” [29]他总结自己犯错误的性质说:“我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30]作为一个从斗争第一线成长起来的领导人,“我属于经验主义”,“第一条是政治落后”,“我和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能够结合起来,是因为我自己有‘左’倾观点”。[31]他以自身的经验告诫说:许多同志政治水平所以不高,有的同志有经验主义的毛病,“决不是因为他们有了某些工作经验,而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狭隘的经验去观察去解决一切问题”。正因为我们的一般知识和理论知识少,文化程度不够,所以有些同志“就上了人家的当,成了教条主义的俘虏”。“我们反对教条主义,不是不读书。现在我们的毛病,是马列主义不够”,这就要努力学习,加强自己。学习什么呢?学理论,学正确的思想方法。“要在思想方法上,在政治上和理论上,在党的路线上和政策上加强教育”。[32]

二、思想方法是否对头,决定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通过3卷《陈云文选》我们可以看到,陈云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强调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第一次是“四保临江”战役紧要关头,他于194727日在中共中央辽东分局会议讲话《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中要求:“大家都根据客观事实想问题,定政策,自然可以求得党内一致。”[33]

第二次是大规模经济建设中,他于195719日在中共商业部党组会议上讲话,要求“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临时乱抓办法,那就永远也做不好这一工作。”[34]

第三次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于196228日在七千人大会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上讲《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

第四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19781210日他讲《关于当前经济问题的五点意见》,针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情况,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既积极又稳重”,“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35]

第五次是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他于19813月向邓小平提出开展全党学习、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建议。

第六次是十三大前夕,他1987717日同中央负责人谈话,嘱咐他们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重担。

第七次是平息八九政治风波后,他于19901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人谈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讲怎样做到实事求是,强调“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36]

除了文选上的这7次,陈云还有两次突出强调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有计划地学习马列著作,“从思想理论上把陈伯达的那一套‘打倒’了”。[37]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1977928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推动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9次强调思想方法,贯穿了陈云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历史时期,反映了思想路线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生根本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事业就顺利发展;背离实事求是,事业就遭受挫折。这就突出了搞好思想路线的学习在整个学习中的根本意义。陈云深有感触地说:“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这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工作起来就会大不一样。”[38]“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这门科学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和观察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39]他发出语重心长的嘱托:“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40]

三、贯彻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要求,首先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正因为思想方法的根本地位,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实践过程,思想路线的建设也是长期的过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要牢牢抓住解决好思想方法问题这个根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陈云关于实事求是的“十五字诀”,是他学习哲学后思想升华的结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方法论。他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教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十五字诀”作为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示三:把总结经验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学习的重要内容

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都是我们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在许多党员、干部的观念中,提到学习,普遍的理解是把学习当作向书本学习,而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当作一般号召。陈云一个独到的思想,就是明确地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陈云最明确地表达这个思想,是在19571月他在商业部党组会议的讲话中。他要求领导要带头学习,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并强调“领导干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尽到领导的责任。”他把总结经验列在学习的首位,提出:学习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结经验,二是重大的时事和政治问题的学习,三是学习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总结经验列入学习的一项,不用说是很重要的。”[41]

在此前后,陈云多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他在195212月的一次讲话中,把“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作为第一位的学习方法。[42]1958年他在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杭州现场会议上讲话中提出:“在前进中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43]

一、从自己的经验学习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要求。

陈云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这个观点,是针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知识都严重缺乏的问题。延安时期全党的学习是在积累了一定革命经验、理论基础十分薄弱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党重视总结经验,但主要是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没有十分明确地作为学习的内容。学习强调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建国以后,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陈云指出:“国家经济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全党同志必须知道,现在我们开始了巨大规模的建设,我们的经验不够,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够,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学习经济工作和其他有关的工作,我们就不能顺利地完成五年计划,就会推迟五年计划的实现。”[44]“财经干部比较熟悉的本领已经不够用了,不熟悉的工作,如工业建设、经济计划等等,放在面前,必须迅速努力学习。”[45]在这种情况下,把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学习与书本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是加快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最有效的途径。

把总结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把总结经验纳入到学习中,高度重视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通过不断地升华和交流,把经验知识化、规律化。陈云提出:“我们应该一方面在生产和工作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产和工作中去。”[46]陈云强调了从经验中学习的几个要点:(一)从各项工作中、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二)“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特别要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47]“犯错误,碰钉子,当然不好,但是从错误中能得到经验,练出本领。”[48](三)积累经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摸索革命的规律,我们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建设的经验,也必须有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才可积累下来。”[49]

二、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才能提出新观点。

陈云认为,自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提出的新观点,来自于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来自于从实践经验中学习。“因为碰到了问题,才出了新的观点,不碰到问题出不了新观点”。他当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要按比例发展,但研究中国国民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 [50]。他从1956年冒进教训中总结出的综合平衡思想,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和指导思想。他从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不足中,突破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市场作用的“三主体、三补充”体制设想,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陈云要求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同样是强调要从实践经验中学习。他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他又指出:“这次体制改革涉及范围相当广,广大干部还不很熟悉,在进行中还会出现一些现在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他提醒全党:“利用外资来进行建设,我们的经验还很少,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对于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和先行者的特区,他主张“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51]

经过十多年探索,改革开放取得了大量新的经验、新的突破。1992年,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鼓励全党根据新的情况、新的经验继续学习新的东西。他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解决新的问题。”[52]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陈云把总结经验当作学习重要内容的思想,切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学习的新领域、新视野、新途径。不断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未知的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我们重要的力量源泉。要高度重视从鲜活的经验中学习,讲出自己的新话,闯出自己的新路,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对读书学习要作出安排部署,要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但如果仅仅注意到这一方面的学习,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地把总结经验纳入到学习当中,在认识上要充分重视总结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在学习的安排部署上对总结经验应当有清晰的思路、有充分的制度保证。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及时地从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获得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还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发掘。现在,我们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只有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加奋发有为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我们应当时刻铭记陈云的教诲:“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革命所负的责任这样重大,自己的知识又这样少,应该是‘加油’的时候了。”[53]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



[]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12月版,第181页。

[]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0月版,第381页。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9月版,第10页。

[]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87页。

[]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6月版,第533页。

[]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87页。

[]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88页。

[]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42页。

[]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42187页。

[] 《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293页。

[11]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226页。

[12] 《陈云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347

[13]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88页。

[14]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43页。

[15]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62页。

[16]《人民日报》2010531日。

[17]《人民日报》20101220日。

[18]《人民日报》2009115日。

[19] 《陈云文集》第3卷,第447441页。

[20]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46285360-362页。

[21] 《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版,第413页。

[22]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42页。

[23] 刘家栋《陈云在延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5月版,第76页。

[24] 于若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追念陈云同志》,《缅怀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版,第310页。

[25]刘家栋《陈云在延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5月版,第77页。

[26]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71372页。

[27] 《陈云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395-397页。

[28] 宋平《缅怀陈云同志》,《缅怀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月版,第8页。

[29] 《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月版,第112-113页。

[30]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43页。

[31] 《陈云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395页。

[32]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251261261251页。

[33]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46页。

[34]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46页。

[35]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235页。

[36]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71页。

[37] 《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月版,第112-113页。

[38] 《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月版,第116

[39] 《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407页。

[40]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62页。

[41]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45页。

[42] 《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85页。

[43]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08页。

[44] 《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288637

[45] 《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57-158页。

[46] 《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月版,第637页。

[47] 《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66185页。

[48]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07页。

[49]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50页。

[50]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1056页。

[51]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79338265378页。

[52]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378页。

[53]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月版,第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