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完善与党的理论创新

作者:徐永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完善与党的理论创新

徐永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期,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我们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确立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体布局,就是这一成果的生动体现。

一、党的建设总目标确立与完善的过程,集中反映了全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认识深化的进程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基本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文献真实地纪录了这一过程。从党的文献与党的建设实践看,这一过程,以1994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党的建设总目标探索与确立阶段,后一阶段是党的建设总目标丰富与完善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可以根据党的建设实践各自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拨乱反正,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为科学确立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进行了艰辛探索

19801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提出,“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68269页。】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做出的第一次比较明确的回答,也是新时期党的重要文献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第一次比较明确的记载。它是在深刻分析我们党在20世纪80年代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面临的形势、党的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文化大革命”中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的“五十字方针”【五十字方针,即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拨乱反正,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探索奠定了胜利前进的阵地和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党的十二大、十二届二中全会、十三大相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和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实现党的建设拨乱反正后全党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探索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成果。它们体现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对党的建设的要求,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比如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等,纳入到党的建设目标之中,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党的历史使命的有机结合,回答了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以什么样的形象长期执政、领导改革开放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特点鲜明。一是紧紧围绕党已经执政和领导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实际进行探索,方向正确,富于时代特色,为后来的探索开了一个好头。二是探索步步深入,内涵一次比一次丰满。三是还没有形成“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同志“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托,聚精会神抓党建,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时间社会主义“终结论”、共产党“下课”声甚嚣尘上。在国内,党的十三大后一段时间里,忽视党的建设,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所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出现了邓小平同志批评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软一硬不相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的状况。这种状况助长了怀疑、否定社会主义和削弱、取消共产党领导思潮的泛滥,并导致了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

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为扭转“一软一硬不相称”的状况,聚精会神抓党建,深入探索党的建设总目标,反复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1994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问题,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7页。】。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讲话时明确地把它称作“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3页。】,后来又进一步称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7页。】。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因此,这一目标也被称作“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包括“苏东剧变”的教训和总结现实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以及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有三点突出的新内容:一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二是“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三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三个方面的新内容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四大后改革开放新形势以及时代发展与进步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党的建设总目标确立后,全党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总目标进行了大量探索,反复强调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全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这一时期,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修改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上。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总目标做了两点修改和补充。一是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邓小平理论”,二是增加了“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修改和补充,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中心任务,丰富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而且使党的建设总目标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准确。

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党的十六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9页。】这“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总目标,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指引了明确科学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围绕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探索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论断、新观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的同时,深化了全党对党的建设总目标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和“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928日。】。这三个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符合我们的党情国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抓住“执政”这个关键,突出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团结和谐,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赋予了党的建设总目标新的内涵。

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拓展与完善,集中体现了全党关于“怎么样建设党”的新认识、新成果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发展完善过程。

()从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到提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根本的靠制度建设,再到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随着全党对制度建设认识的深化,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拓展与完善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工程”,领导全党开展以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自我批评等三大作风,最终形成了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33页。】,把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提上了工作日程。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7页。】强调:“我们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又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党内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182页。】注重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成果,逐步探索出一条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路子。党的十六大总结以往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8569页。】。制度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一起构成了党的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从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到提出把惩治腐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再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全党对反腐倡廉认识的深化,实现了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拓展与完善

我们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刻也没有放松。早在19268月,党中央就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边区政府“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又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建国初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严惩刘青山、张子善,有效遏制了贪腐的苗头。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党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层考验,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刹住经济犯罪的歪风,“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403页。】。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江泽民同志针对党面临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多重考验,指出“反腐倡廉工作是直接影响改革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事”【《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页。】,“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页。】。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6页。】,“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强调要“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页。】。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反腐倡廉提到执政能力的高度,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4页。】,“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1592页。】强调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创造性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把反腐倡廉纳入到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建设由“四大建设”拓展为“五大建设”。这既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又是对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的重要提升,表明反腐倡廉必须走注重“建设”的路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三、几点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在探索和完善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促进了党建理论的不断创新。党建总目标、总体布局的确立和完善是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其确立、完善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党建理论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新鲜的经验,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随着党的事业的推进不断充实和完善

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党的十六大总结党的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党的建设历来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的事业和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体布局的完善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奠定了牢固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随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不断充实和完善

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生死攸关、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党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和比较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中,一步步充实和完善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体布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必须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的步伐,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不断充实和完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新的事业呼唤、孕育新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探索、认识、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的实践表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认识、运用每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向前迈进一步,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完善也随之跟进一步。

()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格局、力量对比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和新特点。我国虽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但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根据新变化新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才能准确把握时代特点,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的完善必须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作用与地位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一性质、宗旨,为党保持先进性、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这一性质、宗旨,从党成立那一刻起,就受到各种挑战,需要靠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自身建设来维护和巩固。党的90年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不断巩固党的性质、宗旨的历史,一部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领导作用与地位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党的建设总目标、完善党的总体布局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确保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党的总体布局完善最显著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之路、强国之路,也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体系,形成了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格局,走出了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光辉之路、成功之路。

来源:《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