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看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

作者:纪晓华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8日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在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它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这个决定,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整体思路,是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发展轨迹的再延伸。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这个决定,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发展轨迹作一个初步的梳理。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明确提出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深刻总结长期以来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回答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党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它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反映了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按照这一总体部署,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先对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作出了重大判断。全会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根据这一判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6条基本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 “4个着眼点”。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4个着眼点”,为我们今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再继续,是十六大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重大步骤。从党的十六大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再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轨迹是清晰的、一目了然的。

二、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执政以来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首先,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面部署。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出发,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特点出发,从党的历史方位和自身状况的变化出发,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任务,第一次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

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力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2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决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指导全党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纲领性文件。

胡锦涛还特别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作了阐述。他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认识。

    其次,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强调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它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①]

党中央根据我们党开展“三讲”、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正式下发文件,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是我们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2005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②]在这里,我们党已经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放到了同等的、重点的位置。

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③]这里已经明显反映出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共同作为“主线”的思想。

 应该说,到这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第三,写进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并且把“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写进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既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思想的进一步肯定,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三、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地位。胡锦涛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推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水平,加强道德修养,这是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坚持的好传统、好做法。”[④] “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问题。”[⑤]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重要任务。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性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出版,为全党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最好教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

同时,党中央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贡献。

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群众。十七大之后,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部署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高全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针对当前我们党内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状况,向全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且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对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提出了“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组织建设作出明确部署。

首先,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党中央坚持把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制定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省区市、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国有企业、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调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配备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还制定下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制定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下发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强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大规模培训干部。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提出并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五年轮训一遍的在职干部培训计划。印发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央还先后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等专题研讨班。

其次,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农村、企业、城市社区等地区、部门的党建工作作出全面指导。同时强调要重视、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2004年10月,胡锦涛在同北京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强调,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实施《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实施《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举办县委书记培训班,继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抓紧编制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高等学校人才的队伍建设。

党中央还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县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培养选拔机制,培训村党支部书记等村干部,推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统筹推进机关、企业、高校、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对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全会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并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提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些重要部署,是建立在分析新形势、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对后来十七大在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提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首先,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2002年,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作出了明确部署。指出:要“着眼于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制度建设。”[⑥]

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2004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充分保障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的各项内容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作了更加规范、完善的规定。

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方面,在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在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方面,健全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中央率先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也正在建立。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防止和反对个人专断。

其次,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2006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就全党学习贯彻党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深入阐述,在谈到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内容时,他强调:我们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党内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⑦]这些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十七大之后,党中央着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工作机制,落实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决策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任务。全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一部署,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六、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就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其一,提出要牢记“两个务必”的思想。十六大一结束,胡锦涛就率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其二,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和树立求真务实精神。2004年1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系统阐述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问题,并向全党发出了倡议。

其三,向领导干部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严重腐败问题,和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其四,大力倡导领导干部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7年1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就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

党的十七大在深刻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贯彻落实十七大重大部署,提出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任务,强调“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这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七、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首先,党中央针对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的态势,作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2005年1月,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纲要》的指导下,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从体制改革入手,改革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干部人事等制度,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二是在中央和省级地方建立了领导干部巡视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三是坚持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如治理教育乱收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等,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任务,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并列起来,使党的四大建设任务变成了五大建设任务,这不仅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任务。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是在深刻总结十六大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七大之后,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加强中央对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科学发展、抗灾救灾、北京奥运会筹办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提出: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这一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由此可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整体思路,是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生动实践的再认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出台,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4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9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3页。

[④]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3年9月3日。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90页。

[⑥]  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2月17日。

[⑦]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