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涵

作者:纪晓华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8日    

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六大以来,为了确保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战略思想为主线,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

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这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4页。】这就为这一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七大后,我们党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次活动按照“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战略思想,就是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赋予党的建设总目标以新内涵

把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建设朝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是党的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党执政前后坚持不懈地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毛泽东早在1939年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总结了18年建党的经验,提出:“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的工程”。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重大问题,并明确作出了回答。他强调“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江泽民首次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概念,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党的建设,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认识。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结合党的建设的新情况,赋予了党的建设总目标以新的内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要求我们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8页】对党的建设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这个总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9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要求,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成败也在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对自身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是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过去我们党靠着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弘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长期坚持。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是我们党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了一整套党内民主制度,形成了优良的党内民主传统,使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增强了党的团结统一,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建设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证。

总之,党的建设总目标的丰富和发展,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形成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建总思路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作为执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本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以及党自身状况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十六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2002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参见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2月17日。】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决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使党的工作和自身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个《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认识和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特别就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作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总结党执政成功经验的必然结论,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地执政的根本要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304页。】“要坚持科学执政,就要继续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继续加强对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不断提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要坚持民主执政,就要进一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党内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坚持依法执政,就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304页。】这段话,全面揭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科学内涵,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期望和要求。

2006年6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加强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会上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质和作用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人民日报》2006年7月4日第1版】这一科学概括,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坚持把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重点,着力在增强本领上下功夫,在创建机制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大规模干部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在各种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实践中考察、锻炼干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真正形成了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了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党自身的状况,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525页。】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

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拉开了为期约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党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鲜明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论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他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10页。】党的先进性是个历史范畴,历来是具体的,必须随着党面临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对新时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当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15—616页。】概括起来说,就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是先进性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就抓住了当今时代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精髓和实质。

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在对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做总结时,结合我们党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进一步阐发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他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据这些论述,可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简要概括为五个方面基本要求,即时代性要求,人民性要求,科学性要求,实践性要求和方法性要求。这五个方面基本要求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确立了指导原则和前进方向。

胡锦涛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529页。】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2010年4月5日,根据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立为党的建设的主线。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参见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0月8日。】2005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谈到,党中央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39页。】2006年6月,他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系及在党的建设中的突出地位,他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533页。】

党的十七大正式明确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党建新思路,形成了由一条主线和五大建设构成的五位一体党建总体布局。这种新概括继承了我们党历来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基本理论,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推动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作为主导新形势下党建各方面工作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抓住了统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纲举目张,在这条主线引领下,党的各方面建设重点更加突出出来,这就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由一条主线统领五方面建设的党建总体布局,推动了党的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严密,工作更加得力。

2008年2月,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明确这条主线的意义和要求,他说:“把握主线,就是要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紧密结合、有机统一,坚持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成效来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统领和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参见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18日。】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写进了我们党长期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表明,这个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将成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

三、确立了“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

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这四大建设的党建格局。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党员成份复杂,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等情况,提出了“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把党建设成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政党”的主张,并强调把思想建党摆在首位。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特别强调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明确把制度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8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的态势,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高度,提出“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参见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15日。】根据形势发展和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而使党的建设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样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在这个总体布局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在党的五大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

在思想建设方面,党中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保持和发展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本质要求。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也反复强调,“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们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70页。】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就是要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257页。】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给党的思想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组织建设方面,党中央强调,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最根本的是要选好人、用好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考核干部政绩,要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用是否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按照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的要求,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这些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真正落到实处,将极大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在作风建设方面,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73页。】他反复强调,各级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始终不渝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就特别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并指出,求真务实,就是要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八个方面树立良好风气,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作风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带动全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制度建设方面,胡锦涛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76页。】我们党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党章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围绕保障党员权利和提高党员素质,发扬民主和正确集中,积极参与和循序渐进,扩大党内民主和带动人民民主等关系,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强调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有力地推进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改革了党内选举制度,推动实施了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逐步完善了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等等。党的制度建设在服务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党中央反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反映我们党对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重视。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他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参见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9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任务,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保持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以及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参见《人民日报》2012年1月10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保持党的纯洁性重大任务的提出,使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乃至全部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更加鲜明而又深刻的指向,说明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这些重要思想论述,从各个方面体现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2009年9月,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要求全党“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68页。】胡锦涛在全会上特别就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要求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68页。】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又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新阐述,提出了新要求,为未来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