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解决台湾问题战略决策演变的几个阶段

作者:李琦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9日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决策和思考,总体来讲,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积极准备武力解放;(二)分步骤进行;(三)争取和平解放;(四)形成“一纲四目”构想;(五)任务留给后代,这一代人则“播种开路”。为此,他们进行了许多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

一、朝鲜战争爆发前: 积极准备,以武力方式解放台湾

解放台湾,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一部分。1949年3月15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第三天,中共中央以新华社名义发表时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定要解放全中国。”

此时全国还有广大地方没有解放,为何把解放台湾放在突出地位呢?原因一是蒋介石把台湾作为反共最后基地的意图日益明显,二是美国图谋“台湾托管”的活动明朗化。

1949年5月起, 解放军开始进行攻台准备。怎样准备?毛泽东指出,除了陆军外,主要靠空军。“可以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 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 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 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毛泽东年谱(1893—1949 )》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29 页。)7月25日、26日,他先后致电斯大林, 请求苏方为中国培训更多的飞行员、地勤人员, 卖给更多的战斗机、轰炸机,“ 做为明年下半年我军进攻台湾之用”。斯大林表示同意。(参见熊华源, 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从上述史料看, 毛泽东拟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在苏联帮助下,壮大空军、确保制空权后,于1950年夏或下半年攻打台湾。

解放军渡江后, 乘胜追击, 势如破竹, 国民党方面人心惶惶。美国方面分析提出, 既然无力阻止中共攻取台湾, 不如争取主动体面地“ 弃台”。(参见《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 辑( 上),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第8 页。)金门临近厦门, 是攻打台湾的跳板和桥头堡。当此良好形势, 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4日发起金门之战。经三天三夜血战, 双方均损失惨重, 但解放军未能攻下金门。

不过金门失利并没有影响中共解放台湾的决心。1950年4 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 (周军:《新中国初期人民解放军未能遂行台湾战役计划原因初探》, 《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只是推迟了原定计划时间。毛泽东4月13日致斯大林电表示:“ 夺取台湾的作战,准备1951年进行之。”5月17日, 华东军区、三野军前委发出《关于攻台准备工作的指示》, 加紧进行作战准备。在6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担任攻台前线总指挥的粟裕还向毛泽东汇报了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当月,解放军16个军已集结在沿海一带, 准备作战。

然而,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紧锣密鼓地进行攻台准备的时候,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改变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走向。

这些年总有人说, 毛泽东当年决策出兵朝鲜, 耽误了解决台湾问题。而事实上,毛泽东曾说过, 是朝鲜战争发生后,“ 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添了麻烦, 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海峡挡着”,才不得不决定“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关键是,为什么朝鲜半岛发生战事, 美国却首先将注意力投向台湾海峡? 这与当时的美苏冷战相关。当时美国把朝鲜战争和中共攻台准备联系起来,看作是共产主义阵营的“ 联合行动”。于是,6月27 日, 杜鲁门悍然宣布介入朝鲜战争的同时, 改变从台湾“ 脱身” 的政策, 宣布台湾“中立化”。他重拾“台湾地位未定” 论, 并宣布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参见《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 辑( 上) ,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第89——90页。)

这一突发形势,使得毛泽东、周恩来必须重新考置解放台湾的策略。1950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同意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意见,决定1951年4月以前不打金门,1951年内不打台湾,待1952年看情况再作决定。毛泽东指示:在宣传上,我们只说要打台湾而不说时间,并删去文件中关于1951年打台湾的提法。(参见沈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第80页。)10月16日,毛泽东作出人朝作战的战略决策。11月11日,毛泽东采纳聂荣臻“在目前情况下,攻打金门的任务,似宜暂时放弃,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新情况”的意见,同意“明示华东解除明年攻打金门任务”。(参见《毛泽东年谱(1949一1976) 》 第1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0页。)攻打台湾的事,就这样搁置了。

这一年的10月27日,毛泽东曾在一次谈话中对出兵朝鲜作了一个形象的解释。他说:我们对朝鲜问题,不能置之不理。美帝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参见《毛泽东年谱( 1949-1976 )》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30页。)

不论从美国当时在朝鲜开战后的决策过程, 还是后来的周边外交形势以及对台政策等来看, 都证明了毛泽东“ 三把尖刀”的论断深有远见。

二、朝鲜停战后: 解放台湾要有步骤地进行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持续三年的朝鲜战争结束。然而,台海形势已今非昔比。

朝鲜战争期间, 为稳住台湾海峡军事局势, 美国对蒋介石有所约束,但同时给予大量对台军事经济援助和扶持。蒋介石利用这个时机大力经营, 逐渐在台湾站住了脚。1953年2 月, 朝鲜停战协议尚未签署,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他立即宣布放弃台湾“ 军事中立化”。朝鲜停战后, 美国对台湾战略地位的作用愈加重视, 对台军援大幅加强。

在此种形势下, 作出是否重启攻台计划的决策, 绝非易事。叶飞回忆, 停战不久, 陈毅曾提出用5 个军的兵力攻打金门, 中央军委、毛泽东审慎考虑后曾予批准, 但又很快改变了决定, 将攻打金门的计划搁置下来。(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7页。)

1953年10月, 毛泽东召开中央军委会议, 研究解放台湾的作战方针。研究结果, 在朝鲜停战后趋于缓和的形势下, 目前不宜发动大规模渡海作战。决定“ 采取从小到大, 逐岛进攻, 由北向南打的方针解放沿海岛屿; 要在实战中训练部队, 提髙三军联合渡海作战的能力, 为解放金门、马祖创造条件”。(参见聂凤智等:《三军挥戈战东海》,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据此, 彭德怀责成制定了在1955 年1 月底前完成解放金门一切战备的计划。

然而这一年, 正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需要和平安全的环境, 同时战争准备需要大量后勤物资、交通、海空保障。毛泽东权衡利弊, 审时度势, 综合考虑朱德、彭德怀、陈毅等的意见, 又于12月下令暂缓作战准备。(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2——583页。)

树欲静而风不止。1953年底, 美国拉拢西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构筑反华军事同盟的态势日益明朗。而台湾当局为求美国长期支持, 也向美提出缔结条约。这引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度关注。次年4月28 日至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 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7月7日,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页。)日内瓦会议刚结束,中央就指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页。

中央为何把形势估计得这样严重呢?周恩来作过解释,指出:远东有三个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和台湾战争。现在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都停了,“剩下的就是美国加紧援助台湾进行骚扰性的战争”。如此时“我们不提出解放台湾,保持不了祖国的完整版图,我们就会犯错误,也对不住自己的祖先”(《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人民日报》1954年7月23日发表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解放台湾、反对美国干涉”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1954年9月3日和20日,毛泽东下令再次炮击金门,直接对台当局实施惩罚性军事打击,同时也对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发出严重警告。虽然没有阻挡住美台于12月3日正式签约,但这场斗争还是对该条约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条约规定,美协防范围为台湾和澎湖地区,未包括金马地区,同时台当局对大陆的军事行动受到严格控制。

而中共加大解放台湾宣传的同时,具体准备工作继续进行。周恩来这样解释:中国如果解放沿海岛屿,美干涉可能性不大;如渡过台湾海峡攻打台湾,第七舰队则是要阻挠的。因此,解放台湾“要有步骤地进行”,“要从沿海岛屿开始打击敌人”。(参见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他指出:我们总的口号是解放台湾。但是要有步骤地进行,因为中国海军还未锻炼好,各方面准备还需要时间。(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0页。)

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周恩来主持修改定稿的《关于解放台湾宣传方针的指示》,指出:“斗争是长期的,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空军,就要有时间去把它建设起来”,最后达到解放台湾。(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2页。)毛泽东还提出要“边打边建”,即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争中,加强空军和海军工作,推动军事工作、外交工作、政治宣传工作和经济工作。(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页。)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美国务卿杜勒斯竟于当天宣布,如果台海发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2月5日,解放军解放大陈岛,2月26日进占南麂岛。至此,浙江省沿海所有岛屿全部解放。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解放军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攻打金马,进而攻台。到了3月3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生效。美国迅速加强在台湾的军事指挥系统,派出美军协防台军司令,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2600人,美空军第13特种航空队进驻台湾。(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9页。)

面对美国在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威胁,包括它公然发出的核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实施进攻金门、马祖的行动。

1955年3月5日,毛泽东在致赫鲁晓夫电中表示:“解放台湾应该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解放台湾沿海岛屿,第二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是解放台湾本岛。”(参见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这仍是一个清晰的“两步走”方案,但“第二步”可能所需“很长时间”,意味着中共不再考虑近期解放台湾本岛的问题,这使得“第一步”即解放金马,也显得不那么迫切了。

三、万隆会议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在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以后。(参见《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6页。)

在周恩来率参会代表团离京前,毛泽东曾指示:“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人民日报》1994年2月27日。)在会议期间的一次冷餐会上,为回应参会东南亚国家关心的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作了一个69个宇的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人民日报》1955年4月24日。)他还声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辑(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253页。)声明获得了与会国和世界舆论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回国后,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声明内容写进国务院公报。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杜勒斯于4月26日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参见《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9页。)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正式开始,关于台湾问题的斗争主战场转入外交舞台。

到了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仅需要和平环境,而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周恩来的对台思路由此进一步发展。

1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强调,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7—1298页。)6月28日,他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9页。)这是中共第一次公开表达通过与台湾当局商谈和平解放台湾的愿望。

1957年4月,在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上,周恩来介绍对台情况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毛泽东接着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是中国最髙领导人首次公开而且明确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统一台湾的具体政策思路,也逐渐明朗起来。

该年初,毛泽东就表示,台湾只要同美国断绝关系、与祖国统一,其他一切都好办。当与从台湾来的人士商谈时,毛泽东、中共中央指示向对方提议:(1)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2)台湾成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髙度自治;(3)台湾地方政府归蒋介石领导,共产党不派人前去干预;(4)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但外国军事力量一定要撤离台湾和台湾海峡。

关于中国政府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周恩来指出,这“是中央政府同地方当局之间的协商”(《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辑(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296页。);“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新加坡《南阳商报》1956年8月14日。)。

关于统一后的安排,毛泽东表示:“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议公布”。“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周恩来补充说:“蒋经国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协是理所当然的。蒋介石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归他们管,如果陈诚愿意做,蒋经国只好让一下作副的。”“陈诚如果愿意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蒋经国也可到中央工作。”(参见《人民日报》1994年2月27日;廖心文:《为两岸和平统一开路的周恩来》,《百年潮》1997年第2期。)

国际舆论十分关心统一后如何安排蒋介石,周恩来回应说:“如果台湾归还中国的话,那么蒋介石就有贡献了,而他就可以根据他的愿望留在他的祖国的任何地方。”(《人民日报》1956年12月11日。)“如果蒋中正愿意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的地位。”(《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88页。)等等。

毛泽东、周恩来密集阐述和平统一台湾主张,也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在美国不承认和围堵、孤立新中国的形势下,中美大使级会谈是双方唯—直接接触通道。但美方在会谈中一直坚持要首先讨论“放弃使用武力”问题,要求中方同意发表冻结台湾地区现状的声明。(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0页。)这当然谈不拢。美国还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推行“两个中国”的主张。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不仅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严正批驳,也遭到蒋介石坚决抵制,蒋因此多次面临被美国赶下台的危机,美台矛盾激化。这令毛泽东、周恩来看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

中共方面关于国共和谈的建议,不仅在世界上得到关注和好评,也曾引起蒋介石关注。可惜他将其解读为中共“和平攻势”“统战阴谋”而未作回应。

四、第二次炮击金门后:从“两步走”到“一揽子”解决

1957年起,美国又开始纵容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的袭扰,还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对中国进行军亊威胁和挑衅。台海局势又紧张起来。美国对华强硬,与1956年出现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和波匈事件,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挫折,美认为冷战格局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有关。1957年12月,美方故意提出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级别,中方予以拒绝,会谈中断。中美重回隔绝状态。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能不考虑调整对美政策,从争取和平协商到加强对美斗争。(参见《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50页。)

1958年,国际形势再生重大变化。5月,黎巴嫩发生反对亲美当局的斗争;7月14日,伊拉克爆发推翻亲美君主政府的革命,次日美国出兵黎巴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为转移世界对中东局势的注意,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同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并扬言加强“保卫台湾”的部署。(参见《人民日报》1958年7月25日。)台湾当局同日发布戒严令,并向金门、马祖大幅增兵。

对此,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研究,于7月18日晚对炮击金门作出明确指示,并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28页。)8月6日,艾森豪威尔获悉有关“确切情报”((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28页。),当天台湾当局宣布进入战备状态,美海军参谋长伯克宣称随时准备像在黎巴嫩那样登陆。(参见沈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8月17日至3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8月23日,“万炮轰金门”开始,连续数天,重创国民党守军。

这场斗争看起来是对蒋,实质上是朝鲜战争以来同美国之间的一场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等内容的重要较量。(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6页。)吴冷西回忆,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参见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7页。)

这次炮击又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战争边缘线”划在哪里的问题。于是它的态度开始松动。毛泽东等分析认为,“我们这一打,打出美国想谈了”。果然,美国回应中国提议,中断了9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于9月15日恢复。

在会谈的第一次会议上,中方提出双方共同发表声明,其中包括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之后将争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内容。(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441页。)美方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一个要中国“放弃对金门和马祖群岛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停火”方案。(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2页。)9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发表声明:中国在金门、马祖并未同美国打仗,谈不上“停火”;解决台海紧张局势的关键是美国撤军。同时,根据周恩来建议,福建前线再次猛烈炮击金门、马祖,“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以“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参见《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56页。)

在中共持续炮击和内外压力下,美国开始表示,如果放弃这些沿海岛屿不会对“保卫台湾”产生不利影响,就不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毛泽东很快觉察到美“以金马换台澎”的图谋,也获悉了该方案遭蒋拒绝的重要信息。于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

10月3日、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局势,提出:“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想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周恩来年谱(197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178页。)这就是“绞索政策”。

根据毛泽东命令,炮击金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给蒋军拒绝美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给蒋军运输补给留出时间,且只打沙滩,不打民房和工亊。中国政府又打又不打、一会儿打一会儿不打,搞得美国很被动。到了该年12月10日,美国宣布从台海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并决定只要中国双日不开炮,美国将不参加护航。台海紧张局势再次缓和下来。

“绞索政策”的形成,表明中共中央已根据形势变化,迅速调整了解放台湾的战略步骤,从原来准备分“两步走”调整到将来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

10月5日和14日,周恩来两次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对此作了说明。他说: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再争取解放台湾。现根据目前的局势变化,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暂时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参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6、878页。)毛泽东也说过:“金、马、台、澎是一起的,现在统统归蒋介石管,将来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此后,金门时有炮声,但已演变成纯粹政治意义上的行动,即毛泽东说的“基本上还是文打”了。敌对的两岸双方,就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共同维护着“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五、20世纪60年代后:“播种开路”,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可以看出,经过包括两次炮击金门在内的长期中美博弈、两岸交锋,毛泽东、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了极其冷静的战略判断。在中美经济、军事、国际地位对比悬殊的现实条件下,难以解决台湾问题。毛泽东对此说过,台湾归还祖国,实际上是一场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竞争。晚一些收回,有利于动员国内人民搞建设,增强国防力量。(参见廖心文:《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

到了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有了更明确的估计。1960年5月22日,他在一次会议上说: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参见沈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周恩来也不止一次讲,对台工作急是无用的,今后可能会拖下去。我们这辈子看不到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参见廖心文:《为两岸和平统一开路的周恩来》,《百年潮》1997年第2期。)

今天来看,毛泽东、周恩来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确实为后代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而宝贵的基础。

其一,形成“一纲四目”重要构想。

早在1955年开始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时,毛泽东、周恩来就为其具体策略进行了构思。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托人向台湾当局传达过中共和谈条件,有最低条件和最高条件。最低是暂时什么都不谈,双方先作有限度的接触,如相互访问(官方或私人团体均可),通邮、通电,然后通航。最高是在台湾和平解放后,给台湾类似当年陕甘宁特区的地位,可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党组织,经费亦可由大陆负担,只要求台湾承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后来经周恩来归纳,毛泽东同意把这些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用张治中给陈诚信中的话来说,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引者注)与兄(指陈诚—引者注)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荨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9—1300页。)

“一纲四目”,成为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其二,促进两岸沟通和联系,为两岸和平谈判作准备。

周恩来长期领导和关怀、持续进行了大量对台联络工作。如他委托张治中、傅作义写信给蒋经国和陈诚,转达中共中央的和谈方针和政策。(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0页。)他还做寓居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工作,通过章士钊、邵力子、费彝民等向台湾当局传话,促进相互了解,等等。(参见《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2页。)1965年7月,李宗仁在周恩来关怀和精心安排下辗转回国、叶落归根,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

为了表达和平诚意,自1959年起,中共中央还分批特赦在押的国民党战犯,至1966年特赦了6批。1975年国务院特赦全部在押战犯,并允许和帮助他们赴台与家人团聚,等等。

其三,稳步增强综合军亊实力,成为核大国。

中共方面在提出和平解放主张的同时,也从未承诺过放弃武力解放的方式。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有明确的表述:“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页。)为此,我军在“边打边建”中,两岸常规军事力量对比逐步发生有利于大陆的逆转,约于60年代下半期已取得在台海的军事优势。

就在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不久,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定。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获得成功,跻身世界核大国之列。中国拥有核反击力量,获得了坚持对美斗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保障。

其四,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彰显大国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直接斗争和博弈,主要在国际政治领域,核心是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自1961年起,阿尔巴尼亚等国在每届联大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议案,均因美国等阻烧未获通过。70年代初,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美都希望改善关系以联手抗苏。1969年11月7日,美国中止了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持续10多年的巡逻。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18国提案,恢复了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华。在28日发表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无论如何玩弄辞藻,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对“一个中国”的承认。中方除了重申主权立场外,并未在声明中要求美方立即废约、撤军,而是明确了这一未来目标。这是出于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一个长期任务留待后代完成的既定战略考虑。因为,在毛泽东的预见中,美国最终从台湾废约、撤军,中美建交,是大势所趋,迟早的事。

总之,经过毛泽东、周恩来以髙超的政治智慧、深远的战略眼光、坚韧的意志定力,带领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综合国力日益发展壮大,国际地位逐步巩固加强,也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