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初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19   
分享到 :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党的初心通过每一位党员的初心来体现,党的使命通过每一位党员的奋斗来完成。当前的问题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由于其所经历的党性锻炼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群众的程度不同,其初心的修炼自然也难免参差不齐。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不够端正,有的也许压根就有问题,与党的初心不一致。初心不端正或不牢靠,必然在行动上左右摇摆,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为什么初心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在整个世界风云变幻的当下,我们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弄清这些问题,端正、坚定、践行初心,才能使初心的伟力得以释放。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当下,《学术前沿》围绕初心推出专题策划,百位专家学者纷纷“亮初心”“谈初心”。今天,思响哥摘选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初心”的思考,一起来看!

初心与当前的顺境、逆境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只要这个初心一直不改、这个使命一直担当,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拥护,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现在的顺境是什么?逆境是什么?

我们的顺境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正在强起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比过去大为改善,这和过去同甘共苦、九死一生,爬雪山、过草地那个境况肯定不一样了,在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过程中,我们9000万共产党员当然也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同人民群众一起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在这个顺境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能改,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奉公的精神、克己奉献的精神,等等,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

逆境是什么?我们现在站起来、富起来,正在强起来,我们没有招谁惹谁,我们提倡并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心里不舒服,觉得这是遏制我们的窗口期,由此对我们横加刁难——一会儿经贸摩擦,一会儿科技封锁;一会儿说“修昔底德陷阱”,一会儿讲“冷战、热战” ?? 这些都在考验我们。那么,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促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使命不改,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尤其使我感动的是右玉精神。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治沙造林,一张蓝图、一个目标,20任县委班子一任接一任,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右玉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右玉精神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任风沙反复刮、困难比天大,始终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70年初心不改。

时下,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全党热烈开展,在党的精神宝库里汲取精华,定会让党员们温故知新、砥砺前行。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就是一场“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的接力赛”。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战略定力,立足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凝心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认准一个正确目标一走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功必定可期。

每一个党员都要端正入党动机,锻炼党性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的是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讲的是整个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是某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便是参加党的一大的党员,各个人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其中有的人后来成为汉奸、叛徒,和他们党性不纯有直接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入党前都要上党课,端正入党动机;在入党后还要继续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锻炼自己的党性。

一名“80后”老党员的初心与情怀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仲泉

岁月不饶人,真没想到我已跨入“80后”行列。我是“三八式” (1938年出生) ,由于家在农村,经历了新旧社会鲜明对比。到城里刚上初中时,抗美援朝、参军参干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当时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深深为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事迹所感动,居然也要跟高年级同学一起报名参军去抗美援朝。由于年龄太小,没有被录取。但志愿军的奋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此后一直要求进步,不断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终于在1956年高中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入党时的“初心”,就是想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那一代人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影响很深。这段金子般的人生格言,激励着我们50年代的年轻人,去追求革命的理想,奉献火热的青春;也鞭策着我们与时代共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干点事情,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碌碌无为。我始终将它作为人生座右铭。这是我当年的初心,也是我一辈子的恒心。我目前虽已退休,实际上是退而未休,我规定自己两大任务,一是“布道”,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道;二是传承,带硕士生、博士生和一些赞同我的观点的年轻人,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当前,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很有必要。就党员个人来说,是锻造价值观、炼就金刚不败之身的“熔炉”;就全党来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高尚性的必修课。但是,不能使这场教育活动异化成为走过场的新的形式主义。要使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还必须改进教育方法,强化制度建设,把关住权力的笼子扎得又细又密,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忘初心,根本在于激发干部的担当和牺牲精神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公方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本在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和牺牲精神。更多的人主动担当,敢于牺牲,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伟大的希望所在。从人的天性来讲,绝大多数人的确不容易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尤其是当社会处在“岁月静好”,而非“激情燃烧”,大众谋求的是更加优裕生活的情况下。

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是由先行者、落伍者、守中道不逾矩者构成的。先行者就是担当者,甚至是牺牲者。换句话说,总得有人该这样做,哪怕并不那么主动,因为职业选择和职责促使,而走向担当和牺牲。对某些群体或岗位上的人来讲,没有为什么,只有是什么和怎么做。一些人在回避担当和牺牲时常这样说,我并没有比别人得到更多,为什么由我来担当和牺牲?问题看起来合乎逻辑,其实,社会规律规则决定了一些职业和岗位的责任担当,只要进了门,上了岗,就应承担,也必须承担,不管你是否从社会和组织中得到过相应的利益,因为这事不搞数字换算。道理和逻辑都很清楚,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需要作为系统工程来解决该问题。

这个系统工程可概括为“上树信仰,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解决信仰问题,关键在于打通现实与终极追求的路径,因为没有路的信仰就是虚无缥缈的符号。确立新价值坐标和价值系统,关键在于跳出传统文化中过度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实现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平衡。通过划红线保证官员不逾矩,关键在于完善制度,消除导致腐败的漏洞。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当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着力点,还是解决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中存在的问题。

究竟如何才能“不忘初心”

同济大学人的发展研究所教授 李 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两个动词 (“不忘”和“牢记”) 的逻辑实质其实是一致的,即不能忘记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承担怎样的责任与担当。这句话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用哲学惯常的话语方式来讲,其实质所指向的则是党的“本体论”。

整个世界,“大巨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和趋势。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越来越具有高风险、强挑战的“风险社会”呢?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党的本体属性和要求,就是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一往无前,是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应保持的状态和姿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全体共产党员接续奋斗来保证不负初心,积极承担使命。

总之,我们的“初心”是不变的,但“初心”的实现方式则必须根植于时代运行的规律和逻辑。中国共产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史、改革开放史,实质上是党的思想解放史和大众实践创新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艰辛、不忘初心、守正出新,深刻折射出“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实践突破”的逻辑运动规律。在全球化、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语境下,我们要以新时代的新方式、新要求、新实践来重新赋予“忠诚、担当、奉献、牺牲”等新时代内核,用踏踏实实、可持续的“新作为”积极回应人民新期待、新诉求。

时下,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全党热烈开展。这些关于“初心”的思考,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端正、坚定、践行初心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为开展好本次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和理论支持。

(来源:《学术前沿》6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