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重温朱德《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作者:张东明    发布时间:2019-09-11   
分享到 :

1950年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一个通报中反映:浙江萧山县有两个区多山产竹、耕地极少,群众以造纸为业。但有的村却忽视这一地区特点,在划阶级时将槽户主划为地主、富农,普通工人划为贫雇农,劳力强、工资收入多的工人划为中农;在反霸时斗争了槽户主,而在征粮时又对没有田的手工业者派粮,无粮可缴的只好抛售土纸,使纸价暴跌,造成绝大多数槽户倒闭,大批手工业者失业,竹山荒毁殆尽。朱德批示:“萧山县此种破坏手工业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是一种自杀政策,是绝对不允许的。对负有造成此种错误之主要责任的党员干部,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新中国刚成立,为加强党的纪检工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由朱德任中央纪委书记,由此拉开了新中国纪检工作的序幕。1950年5月6日,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讲话。这篇讲话,以纯朴的语言论述了党的纪律和纪检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指出了违反党的纪律的情况和根源,提出了做好纪检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讲话对于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纪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的纪律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

“如果没有纪律,或者不坚持执行党内纪律,那我们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立党兴党的强大武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列宁曾说过:“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毛泽东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朱德指出:我们党已经有28年的历史,28年来党的斗争经验,证明了在党内坚持铁的纪律是十分必要的。大家知道,在我们党28年的奋斗过程中,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曾经纠正了若干较为重大的错误,因而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保证了党的政策和决议的顺利实施,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今天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胜利。如果党内没有纪律,或者不坚持执行党内纪律,那我们的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也就无法率领千百万群众去进行胜利的斗争,取得像今天这样巨大规模的胜利。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对于执行党的纪律有切身的体会。长征途中,张国焘逼着朱德表态反对北上,其亲信黄超竟然狂妄地跳起来,骂朱德“老糊涂”“老右倾”“老顽固”。忍无可忍的朱德拍案而起,桌子上的茶杯应声摔碎在地上,他掷地有声地说:“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反对北上,我是拥护北上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朱德顽强反抗形成有力制约,并最终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对执行党的纪律的特殊意义有着深刻认识。他指出,由于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成为执政党,党在非党群众中的威望是很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有一部分甚至即使是很少数的党员有不好的言行,那就会破坏党的战斗力,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在此情况下,坚持铁的纪律,加强党的纪律性,维护好党的威望,更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对于违反党的政策和党的纪律的行为,如果不很好地加以克服,将使我们党严重地脱离群众”

朱德在《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中用了近六成的篇幅,深刻检视违反党的政策和纪律的4种突出行为,深入分析了问题根源,明确了新中国初期纪律检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一是强迫命令、严重脱离群众。他指出: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下级党员干部,他们在进行征粮、收税、劝购公债、减租、土改等各项工作中,往往为了单纯地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采取了蛮横的不讲理的方法,随便捕人、吊打,或者纵容坏分子随便捕人、吊打而不闻不问,这已经成为相当多的事情。前面说到的萧山毁竹情况通报就属于其中之一。二是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滋长。他指出:有些党员干部,不注意国家大事,不关心群众痛苦,不了解共产党员的重大任务是要随时随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些同志对工作疲沓松懈、得过且过,逐渐失去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比如铁路、矿山曾连续发生了重大的命案;工厂器材不断地遭受破坏或损坏;许多仓库被毁,物资被盗、霉烂,等等。这一时期,朱德亲自过问和处理了因为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蓄意打击报复栽赃陷害而轰动一时的纪凯夫案件。三是摆老资格、恃功挟赏问题特别突出。他指出:有些干部以功臣自居,认为天下是他们打出来的,党和人民就必须给他们以很高的地位和待遇,已经开始失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四是贪污腐化行为增多。他指出:据北京市委报告,一年来党员干部违反政策、违犯政府法律者共182人。我们党自进入城市以来,确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干部是发展了享乐思想的,贪污腐化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警惕!

朱德指出,这些行为“已引起群众对我们党不满的情绪”,如果不很好地加以克服,将使我们党严重地脱离群众。必须克服这些缺点,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大大地推进一步。

“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团结群众的模范”

对于如何克服党内违反政策和纪律的错误,朱德结合当时的整党工作和党史上的经验教训,鲜明阐述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对于那些党曾告诫在先而仍违反政策和纪律以及违犯了纪律仍拒不改正的党员干部,必须给以应有的纪律处分。关于工作方法,他指出:第一,在领导层面自上而下逐级地、经常地抓紧纪律检查工作,同发扬党内外的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第二,党内的教育工作同执行纪律相结合。第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总结经验,在党刊或报纸上公布,以教育全党和人民。

为了把工作做好,朱德对每个担任纪检工作的同志提出要求。他强调:“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团结群众的模范。如果你自己做不到这些,人家就不大信服你,你就很不容易去进行工作。”

朱德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朱德本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举世皆知,却总是谦虚谨慎,把功劳归于人民、归功于党,和摆老资格、恃功挟赏形成鲜明对比。1951年朱德65寿辰,仪陇家乡派人到北京看望他,并提议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了赶紧说:“这怎么使得?我不算英雄,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作为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如一地做到克勤克俭、清正廉洁。他穿的是粗布旧衣,吃的是家常便饭,住的是3间老式平房,节假日子女回来,还得临时搭铺。外出考察,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朱德去山东视察,地方干部知道朱德很称赞莱阳梨,就装了两筐放在朱德返程火车上。朱德得知后,立刻把随行人员找来,严肃地说:“我们下来是工作的,不是来搜刮的,怎么能随便收下面的礼呢?今后订下一条,下来工作,不许接受礼物;谁接受了,就让谁原封送回去。”工作人员只好按要求把两筐梨原封退了回去。

朱德任中央纪委书记前后共5年7个月时间。从主持创建中央纪委办事机构、制定工作细则、选调干部,到定期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报告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朱德对工作抓得很紧,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这段时间内处理近30万起案件,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克服党内纪律松弛现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曾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王从吾回忆说:“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纪律,带领大家认真负责地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在全国解放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违反党纪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许多重大事件作了严肃处理,从而使我们能够从纪律检查方面来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