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弘扬革命到底精神的经典教科书

作者:王均伟    发布时间:2019-09-19   
分享到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带领我们重温新中国建立的这段光辉历史,这对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我们从事党史和文献一线工作的同志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中共中央在香山这段时间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么理解习总书记所说的香山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它是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第一个考场。中共中央将要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谈到,我们就要进北京了,是进京“赶考”,希望能考个好成绩。那么,进京后,第一个考场在哪里呢?就在香山。在这里经受了几场大考,第一个是打过长江去,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二个是指挥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第三个是接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第四个是筹备新政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五个是筹建新中国。当然不仅这五个,还有其他的,这都是很难的考卷,我们党的答卷用“完美”来评判一点也不夸张。

第二,它是我们党由乡进城的第一站。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虽然从地理上看,香山当时还是农村,但是全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城市。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势如破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和东南、中南的众多中小城市,并向大西南、大西北和华南进军。党中央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怎么样接收、管理城市,怎样做好城市工作上。

第三,它是我们党万里长征第一步落脚的地方。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党中央在香山期间,我们党指挥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夺取全国性胜利,筹建新中国,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奠定新中国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政治架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在香山,毛泽东同志只用两天就写出《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样激情澎湃的宏文,8月12日至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先后撰写了六篇社论,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他自己对这些文章也很喜欢,上世纪六十年代编《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时候,他自己看着都乐起来。

所以说,党中央在香山这段时间,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其历史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缅怀香山这段历史,最重要的是发扬革命到底精神

7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来缅怀这段历史,最重要的是把握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呢?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的讲话里明确指出,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革命到底精神在毛泽东同志当时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得到了集中体现。翻看党的历史、革命的历史,革命不只是热血一涌就跟着闹革命了,要面临很多考验,革命到底是很难的,所以要永远奋斗。

永远奋斗需要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要在各种压力面前能够扛得住,要面对各种诱惑能够沉住气,要保持清醒和冷静,面对各种捧场、喝彩都不被迷惑。回顾香山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要把握的关键所在。

习总书记9月3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讲话,再一次告诫全党,要保持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就讲到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怎么样弘扬革命到底的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觉得香山这一段历史是一部很经典的教科书,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好好看一看、学一学、想一想、悟一悟。

讲好香山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这次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香山革命历史丛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这套丛书,填补了长期以来香山这段历史研究的空白,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可能从七届二中全会一下子就跳到了筹备新政协。这中间几个月党中央在香山做的很多事往往就会被忽略掉,香山这一段历史讲得不多,这套丛书填补了这样一个空白。另外,这套丛书在表现形式、手法上也是一个创新,它采用史话体,用故事讲道理,很适合广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来读,它不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书,好读易懂。

我觉得把香山的故事讲好、讲活、讲透,是讲好我们党在北京的故事,讲好新中国开国的故事,讲好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故事的一个重要环节。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这项工作,应该说在这方面起点很高,值得祝贺。当然,怎么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后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特别是要以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化对党在北京活动历史的研究,希望能够在我们党成立100年的时候,推出一批更有分量、更有内涵、影响更大的科研成果。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