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4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2019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现将座谈会发言刊登如下。

新时代新长征的宣言书

曲青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几天,我们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活动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目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发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党史和文献工作。

一、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高度总结了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切赞颂了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模范人物,满怀深情地发出了“70年后再出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和“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号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新长征的宣言书,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使我们愈加怀念为缔造新中国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

先烈令人敬仰,历史不能忘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事件。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欢庆国庆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在长期斗争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我们要“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他强调:“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

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总结历史、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深情回顾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伟业,高度颂扬革命先烈创建的不朽功勋,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使我们愈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奋斗铸就辉煌,经验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长期的政治稳定奇迹,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当年的预言。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70年来,中国人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他强调:“70年的成就值得自豪,70年的经验尤须铭记。”“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辟深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全面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雄辩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剖析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我们愈加明确新时代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众多,任务艰巨繁重。经历70年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前进道路依然很曲折,面对的困难依然会很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他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战略擘画,明确了全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方向和时代要求,清晰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宏伟蓝图无比光明的前景。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充分表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新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此,我们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时,要努力做到三个“深刻领会”。

第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祖国建设好,把新中国发展好、巩固好。

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坚定地指出:“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的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顾历史,我们理应为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理应为我们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理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理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

建设一个伟大的、可爱的新中国,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无数先烈的革命遗愿。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这样说:“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当年,我国的科研人员为了能够早日研制出“两弹一星”,提出的口号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邓稼先、郭永怀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这些话,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对拯救民族危亡、发展强大祖国最坚定的决心。我们要向那些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先烈学习,向那些为建设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楷模学习,树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忠诚于党、扎根人民,立足岗位、奉献国家,做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定的信仰者、拥护者、建设者。

第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70年成功经验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中国70年的历史,就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断积累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经验的过程中一步步推进的。总结研究这段历史,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展示好、宣传好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进。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始终注重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分析和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总结新中国70年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党和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强化战略思维,全面提高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本领,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第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70年基础上持续奋斗的重要论述,增强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讲的这句话,豪气冲天、鼓舞人心,吹响了新起点迈上新征程的号角。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并没有躺在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保持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还会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翻越和跋涉,必须有革命到底的勇气和永远奋斗的精神,必须敢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也是多方面的,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面对前进道路上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甚至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要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切实提高斗争本领,始终做到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由于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持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才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革命、建设、改革,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救国、兴国、富国,则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质的方面的跃升。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完整事业。在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鼓足干劲、勇于担当,继续不懈奋斗!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与大党大国地位相称的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对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各领域工作都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很多重要论述直接涉及党史、新中国史的研究和宣传,为我们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我院实际,贯彻落实好。

第一,全院和院主管的各学会以及地方党史和文献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全院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摆在突出位置,院属各部门和各学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深入。一是及时组织学习。院务会成员和各部门、各学会的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学习,同时还要组织好本部门、本学会的学习。二是做好宣传阐释工作。要增强“跟进”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我院的刊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和平台,积极宣传阐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党史研究、文献编辑、经典编译业务中。四是指导地方党史和文献部门做好学习贯彻工作。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纳入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地方和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做好服务。

第二,进一步充分认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和文献工作,给予亲切关怀和指导。我院组建以来,总书记就我院党史和文献编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全院同志备受鼓舞和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使全国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深受教育和激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担负着为党续写和传承红色家谱、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传经弘道”的神圣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深感,所从事的党史和文献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关系我们党千秋万代的事业,也是一项值得终生奋斗的事业。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与学习我院编辑的《习近平论党史和文献工作》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院的新期待、新要求,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第三,全面落实办院理念和院“五年规划”,发挥机构改革综合优势,奋力开拓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将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党中央顺应新时代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研究院组建一年多来,院务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机构改革决定,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党中央明确的我院工作职责,坚持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担在肩上,制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18—2022年工作规划》,提出“政治建院、编研立院、人才强院、从严治院”办院理念,全面推进编辑、研究、翻译、宣传、征集、审稿等业务工作,统筹抓好全院各方面建设,研究院各项工作顺利起步,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要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党史、文献、编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突出政治属性、抓牢编研中心、扭住人才关键、把从严的要求贯穿始终,继续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六个打通”、打造“五个高端平台”,扎实推进五年规划明确的各项任务,着力构建更高端、更广阔的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平台,与全国的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一起努力,切实发挥党史和文献工作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不辱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同志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节点。明年和后年、大后年,还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一个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重要节点上,都需要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胸怀大局、提高站位,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坚决履行好党中央赋予我院的职责使命,在新长征路上不断谱写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新的篇章!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辉煌时刻,更要不忘初心使命

冷溶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热烈盛大的群众游行场面,心情无比激动,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庆祝活动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有很多新的思想收获,尤其加深了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认识和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正当其时,有特别意义。

为什么是“正当其时”?怎样理解其“特别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的那段历史,最能够说明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使命,在建党伊始就是明确的,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这也是民族复兴最为根本的一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

中国人民过去之所以站不起来,是因为头上压着“两座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形象说法。他说,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齐挖掉这两座山。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极为深重,与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相比较,其反差又是极其巨大的。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这一漫长而屈辱的历史。什么叫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什么叫中国人扬眉吐气,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成立带给中国人民的感受,其强烈的程度,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难体会到。许多老同志回忆说,那是中国真正大的变化啊!过去工农大众没有一点儿社会地位,穷人排队上汽车都不敢往前面站,要躲在后面;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没有一点儿尊严。在那样的社会里,谈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连国权都没有的中国人又谈何人权?而这一切,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彻底改变了。

此时,不由使人想起当年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和毛泽东同志写的《别了,司徒雷登》。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记载:1949年4月20日、21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中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4艘英国军舰先后驶向人民解放军防区,不顾警告强行溯江上驶,双方发生激烈炮战。“紫石英”号被人民解放军击伤后停搁在镇江江面,其余3艘英舰逃走。事后,英国政府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甚至主张派出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实行武力的报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立即发表声明,严正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这个声明,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怕任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立场,使长期以来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感到扬眉吐气。这表明,外国侵略者依仗他们船坚炮利在中国领土上横行不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收录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这样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弔”,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

当年这两件事的事主,一个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侵略中国、逼迫我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大英帝国,一个是最后支持蒋介石反动派打内战、妄图长期统治中国的美帝国主义。此时,他们全都夹着尾巴逃跑了。老同志回忆,解放军进北京,毛泽东同志特意要求队伍从东交民巷经过。在旧中国,这里曾经是中国军警都不能进入的租界,是中国百多年屈辱史的象征。据说,队伍经过的时候,整个东交民巷洋人大老爷们的住地,门窗紧闭,人影全无。

70年沧海桑田,中国巨变,世界巨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当年发生的这些事情,使人感慨万千!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那样:“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伟大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们的鲜血凝结而成的

今年上半年,我先后到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调研地方党史和文献工作,拜谒了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会址,参观了李大钊等多名党的早期领导人故居,还参观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这次不忘初心之行,使我深受教育。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名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他1927年就义,时年38岁,践行了自己的革命誓言。他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教授时,每月工资100多块大洋,拿出一半左右用作革命经费,而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却相当节俭,有时甚至过得很拮据。校长蔡元培知道后,特意交代要把每月的工资直接交给李夫人。著名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才华横溢、英姿勃发,都是我们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也都是最早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的一批共产党人。瞿秋白,曾任党的主要领导人,就义时年仅36岁。张太雷,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在领导广州起义中牺牲,年仅29岁。恽代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领导人,1929年被捕,牺牲时仅36岁。彭湃,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出身广东海丰巨富家庭。他亲自焚烧家中所有地契,将土地分给农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1929年被捕就义,时年仅33岁。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近10万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这里被杀害。这里展出的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使人感动不已。那时,南京是国民党统治中心,中共南京市委曾8次遭到破坏,担任市委书记就意味着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各级党委书记是绝对的“高危”职业。第一位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上任数日即被捕牺牲,年仅29岁。这种情况当时是很多的。看着雨花台长长的烈士名单,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些革命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理想信念,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革命的漫漫长夜中,一开始很少有人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王屋山、太行山太沉重了,挖掉这两座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以自己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和我们一道挖掉了这两座山,建立了新中国。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始前,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于都,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他动情地说:饮水思源,我来这里也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他指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个长期、持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全党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来时的路,是为了走好今后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并没有完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又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还没有完成,要继续奋斗。真正使中国强起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

历史经验表明,走得越远,距离目标越近,就越容易忘记当初出发的初衷,从而偏离正确的方向;就越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从而产生腐败,脱离人民群众。为山九仞,决不能功亏一篑。盛世辉煌,更不能忘记初心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新时代也是新长征的起点,越是到这时候,就越不能忘记当初出发是为了什么,越不能忘记一路艰苦卓绝、流血牺牲的奋斗历程。信念不能动摇,方向不能偏离,精神不能懈怠。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和论述这个问题,要求重温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指示全党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强调新时代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其深远考虑和重大意义,每一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

在这里,我还想对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的同志提出几点希望。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议时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领导下,发挥研究会及其分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一是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努力宣传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业绩思想风范,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扬党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努力宣传研究阐释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深刻解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能,努力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欧阳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强烈的启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带给中国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7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迁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验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国家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年新中国乘风破浪的历史进一步验证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70年来,我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艰苦努力,1978年增加到3679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54万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成覆盖近14亿人的社保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7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平衡,基础产业不断巩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不断增强;70年来,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变新颜;70年来,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70年来,我国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70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体育事业硕果累累,环境保护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冲刺。

70年来,“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潮流。中国,正以其雄厚的实力、亲切的容颜和非凡的神采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70年。其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超过了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也超越了世界上所有的发展模式。新中国70年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足以令创作这一奋斗史诗的中国人民为之自豪!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70年发生历史巨变的决定性因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国家治理就有了坐镇中军的“帅”,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坚强的“掌舵者”,亿万人民就有了共奔复兴的“主心骨”。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国家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和维护;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平均增长水平向前发展,“一穷二白”的中国不断刷新经济发展的世界纪录;才能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彻底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其中,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更是启示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昭示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才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仍然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才能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70年的历史性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70年间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值得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研究和总结70年加强党的领导的经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理解全面落实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8个方面要求。我们要牢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要牢记: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之所以能使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我们要牢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的国家之所以“风雨不动安如山”,就是因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还要牢记: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前发展,之所以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伟大的自我革命,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推进到什么阶段,这些都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宝贵经验。

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之所以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这是由“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政治定位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论断,把党的领导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空间维度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时间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多长时间,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多长时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毫不动摇。“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定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任务,国家的国体政体、前途命运,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要求所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之所以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这是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的伟大工程之所以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建设要锻造的正是一个需要不断去“打铁”的坚强的党。只有党的建设加强了、到位了,党才会更加坚强,党的领导才能更加有力,包括党的建设在内的“四个伟大”才能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始终方向坚定、目标明确、动力充足,不断向前推进。

之所以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已经走过了万水千山,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引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扬帆起航,成功抵达光辉的彼岸。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要形成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各项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形成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点把握“两个坚持”的根本方针、“四个以”的工作思路,“5+1+1”总体布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迫切任务和“五句话”总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而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求也是形成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可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第一要义,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拥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新中国虽已走过70个寒暑,但仍是少年之中国;“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必定会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壮丽景象,不断去印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鉴往知来的朴素真理。我们对此始终充满信心。

(本文作者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讲好中国故事和党的故事

龙新民

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荣幸参加国庆观礼,直接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国庆重要讲话,亲眼目睹了人民解放军的勃勃英姿和强大军威,亲身感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欢度国庆的豪迈激情,心情无比激动,受到巨大鼓舞和深刻教育。我也不由得想起1964年到北京上大学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游行的情景,从那一年的国庆15周年到今年的国庆70周年,55年过去,我见证了新中国和首都北京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情不自禁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总结了党在70年治国理政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展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听了以后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我本人,都要按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的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贯彻落实到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去。

按照座谈会的安排,我围绕自己亲历的党史重要事件——北京申奥成功,就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谈一点认识体会。

大家都知道,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在亚运会开幕前两个多月的1990年7月3日,86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来到亚运村视察。他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的建筑群,对陪同视察的国家体委和北京市负责人说:“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与激励下,经过充分的研究酝酿,1991年12月4日,北京市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举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93年9月23日,在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要从北京、悉尼、伊斯坦布尔、柏林、曼彻斯特5个申办城市中投票决定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市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组织了3000人的大型晚会,在演出了3个小时的文艺节目后,晚上11点,电视转播镜头切换到了国际奥委会会场,投票结果是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

走出1993年9月23日北京申奥失利的阴影,经过将近8年的持续努力,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新世纪,北京又一次踏上了申奥之路。2001年1月17日,北京市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此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方针、原则和策略,北京奥申委充分吸取第一次申奥失利的教训,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宣传上按照“不提志在必得,但要努力争取”的基调,积极稳妥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对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营造有利于申奥成功的社会氛围。对外全面、真实地宣传中国、宣传北京,广交朋友,争取支持,营造对申奥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和国际奥委会的多次考察,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按照惯例,几个申办城市北京、多伦多、巴黎、大阪都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并与国际奥委会会议的电视直播对接。我们在中华世纪坛组织了有近万名干部群众参加的大型文化活动,又在人民大会堂组织了1万名干部群众和大学生看电影,作为申办成功后天安门广场群众自发欢庆的骨干力量。

7月13日晚上,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举行。我们在中华世纪坛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晚上11点过后,电视转播切换到国际奥委会会场。11时10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获胜者是北京。” 喜讯传来,中华世纪坛群众文化活动现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按照预定计划,江泽民同志和在京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来到中华世纪坛,同首都各界干部群众共庆北京申奥成功。数十万群众自发涌向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用各种方式为中华民族百年圆梦欢呼、祝福!

从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失利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8年间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地推向21世纪。申奥成功最根本的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结果。

按照北京申奥的承诺,经过7年的筹备之后,2008年8月8日晚上,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和地区、所设运动项目和参赛运动员人数都超过了历届奥运会,共创了43项世界纪录和132项奥运纪录,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一位。国际奥委会高度评价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历史上最精彩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难而上,开拓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背景和大好形势下,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投票决定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北京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主办权。由此,北京也创造了历史,成为国际奥运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现在,北京市和河北省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做好2022年冬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通过简要回顾北京申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历程,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悟到,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夺取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历史征途中,书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伟大传奇,留下了多少鲜活生动的感人故事!所有这些重大事件、精彩故事,都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国正能量。他还特别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在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全党的事情。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我们一定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文化自信,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深入研究、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优良传统、涌现的先进典型、产生的生动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党的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在新时代书写好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新中国七十年辉煌成就的伟大意义

季正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壮丽,影响深远重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70年的伟大历程,擘画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动力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境界,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大大鼓舞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追求独立自由的热情,激励着他们奋起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流砥柱,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资源、潜力、韧性和底气。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特别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和遏制,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获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高度赞誉。同时,中国人民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坚持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敢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广泛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敢于为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说公道话,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或改旗易帜、或改名换“性”,但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排除了各种干扰和障碍,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没有背离“老祖宗”,又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中国谱写了人类社会改革史和社会主义改革史的壮丽篇章,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丽风景和中流砥柱,有力提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精气神,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之后,进入了从西方到东方的新阶段。

二、70年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被运用发展丰富和创新的过程,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为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一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本土化的历史,是各国社会主义者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伟大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实践,需要、呼唤、催生了科学理论和创新理论。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

在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伟大建设和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几大理论成果。这些创新性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

同时,在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探索和形成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若干重大创新性理论。例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理论。前者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提供了准则,后者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在国际共运史上,急躁冒进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重大挫折的教训十分深刻。20世纪70年代,苏联脱离实际的“发达社会主义”论断,逐渐僵化保守、不思进取,致使改革陷入停滞、矛盾积累,为日后苏联解体埋下伏笔。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意味着对“冒进论”“超越论”的彻底摒弃,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正确定位和清晰发展图景,而且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革新开放”起到了积极借鉴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理论贡献、提供了思想启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破解了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局限,突破了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思维定式,其具体实践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成功接轨,最大限度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资源禀赋,合理配置资源,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一国两制”理论。“一国两制”是中国从实际出发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创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破了传统的国家观,富有政治智慧。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现中国共产党日益加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在认真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了后发国家的新型现代化道路。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证明,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方法没有出路,甚至引起水土不服,导致国家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既具有特殊性,体现中国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体现了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等特点。

社会主义小康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小康理论不仅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更指明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体现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理论。在国际共运史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么封闭僵化,要么改革失控变向。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走向国强民富,形成了系统的改革开放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这一倡议对于全球治理、破解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论断、重要观点。这些创新理论不仅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相得益彰。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一些国家,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创新理论在国外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一些有识之士指出,要研究学习中国的经验,既要从中国的伟大实践当中去寻找,也要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当中去寻找。

三、70年的不懈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有益借鉴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建设和改革,在经典作家那里找不到具体答案。巴黎公社存在了72天,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虽然列宁晚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可惜后来没有执行下去。列宁去世以后,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始终没有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之路坎坷、代价巨大。又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改革的失控变向,苏联解体,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西方的,我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或发动军事侵略,或推行殖民统治,或进行野蛮掠夺,或转嫁国内矛盾和危机。与之不同,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发展背景相类似,都面临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其中一些国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效果有限,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停滞不前。同时,西方大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所谓的民主政治模式大多以失败告终,不仅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反而政治失序、经济落后、民生艰难。“拉美陷阱”证明了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错误。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功经验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

同时,“富起来”的中国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

四、70年的辉煌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社会主义是大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浪潮奔腾向前,不仅有源头活水,更是因为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美好社会和崇高价值的追求,而不断汇聚了涓涓细流和大江大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制度优势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辉煌成就可以用“惊天动地、翻天覆地、感天动地”三个词来形容,这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波涛澎湃的强大动能。

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社会稳定奇迹。中国的发展与昌盛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了力量。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与危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经济大国、贸易大国、文化大国,在全球呼唤新的有效的治理方案时,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受益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国际合作的倡导者,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各国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资本主义的比较中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当前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所形成的鲜明对照即是例证。从发展速度看,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的奇迹。当年“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发展速度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中国引领全球化的潮流,适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许多国家搭上了中国快速发展这趟列车,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总之,共产主义是全球性的事业,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注定要在世界历史中铸就;社会主义是发达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产物,社会主义必须在迎接和吸纳一次次科技革命中不断发展壮大。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加凸显;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步履维艰,资本主义和私有制以及国际社会“丛林法则”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相信,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以及全球治理为中国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机遇和平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不仅为国际社会、也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世纪,也是“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新世纪。

(本文作者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新中国七十年奋斗的崭新篇章和最新成果

黄一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讲话中深刻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奋斗和理论探索,就是70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最新成果、谱写的崭新篇章。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掀开新的篇章。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了全面总结,集中概括为:“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发展,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奋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勇于并善于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反复证明,伟大的实践,呼唤并催生伟大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这样诞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样诞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这样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实践基础上,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实践基础上,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为党的理论的新发展、新跨越创造了根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升华;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创造;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拓展。

这一思想将“四个全面”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抓手,丰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创新的重大突破;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的根本扭转。还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强军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思想创见,不但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重大创新,而且引领实践取得了重大发展、重大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这一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思想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主任)

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齐心开创美好未来

李颖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大力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风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诞辰纪念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和评价了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并号召全党同志以他们为榜样和楷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前,专门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向毛泽东同志坐像三鞠躬,瞻仰毛泽东同志遗容,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缅怀。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研究和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挖掘和弘扬其时代价值,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老一辈革命家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中形成的崇高精神风范,主要表现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限忠诚的坚强党性、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开拓创新的领导魄力、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勤于学习的优秀品格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党的性质,代表了党的形象,影响和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生动教材

在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正是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大人格力量,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

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方面,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他感慨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他深情地说:“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要过上好的生活。”刘少奇同志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对子女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朱德同志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任弼时同志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被称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热爱人民也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正如他的质朴表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陈云同志始终把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反复强调,要用90%的时间去弄清事实,去调查研究,用10%的时间来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以毛泽东的“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的“三原则”和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为例,教育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生动教材。

三、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诬蔑和诋毁老一辈革命家的噪音杂音还不时出现。国内外敌对势力常常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攻击、丑化、诬蔑革命领袖。有的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攻击谩骂;有的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移花接木、造谣诬蔑;有的是打着回忆、研究的幌子贩卖重新包装过的歪曲言论。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把党的领袖人物维护好,就是要对这些歪曲和抹黑言论进行清理和反驳;另一方面要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不仅要正面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生平业绩、思想理论,还要正面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更好地发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好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10月1日上午,在电视机前看完天安门广场盛大的阅兵分列式,我迅速下楼跑到院里。飞机轰鸣着飞过我的头顶,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聚集在长安街沿线路口,等待撤离的受阅战车和官兵。受阅战车由远而近驶来,车内指战员隔着车窗挥手,路口群众挥动国旗欢呼。置身于这一片军民互动的欢乐海洋中,我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人民群众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这种伟大的凝聚力,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是中国走过昨天、走在今天、走向明天的动力基础。而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正是这种动力基础的不竭源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学习、研究、宣传、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开创人民共和国的美好未来!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

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姜淑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发出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令人无限感怀,催人激昂奋进,必将更好地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此时此刻,饮水思源、抚今追昔,我们不能忘记70年伟大成就所凝结的党和人民的千辛万苦和智慧心血;登高望远、放眼未来,我们更应深入思考伟大成就所积淀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毫无疑问,确立并不断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动摇,同时又不故步自封,不讳疾忌医,勇敢突破,大胆创新。邓小平同志强调:“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他引导我们党深刻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客观理性地认识党和国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著名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

围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主旨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制度设计、制度改革、制度建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改革目标指向已然清晰地呈现在字里行间。邓小平同志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方向、方法等基本思路理清楚、讲明白了。

改革开放中,我们党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坚决破除旧的体制机制弊端,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水平赋予社会主义制度全新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依据改革新的实践,坚定地推进制度创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作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统筹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到2020年,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用30年时间,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制度自信。

70年春风化雨,70年春华秋实。从中国自己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扎根本国土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丰沛的养分,今天已经根深叶茂。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沐浴着新时代改革创新的阳光雨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管用的坚强稳固的制度保障。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主任)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冯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在庆贺新中国70华诞之际,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历史和东方社会的思想,我们更加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意义深远,更加认识到研究和阐释中国近现代历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百折不挠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4/5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死亡人数达7000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战争教育了人民,战后民主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东欧和亚洲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新中国的诞生,就是这一波革命浪潮最辉煌的乐章。

从1949年上溯30年,中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血腥厮杀,造成了一个革命性后果,就是催生了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深刻改变了世界特别是东方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28年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昭告世人:历史和人民作出的这一抉择是多么正确!多么了不起!

从1949年上溯100年,两个不到30岁的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了指明人类解放之路的划时代文献《共产党宣言》。他们深刻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人类历史迈进了新纪元。

那时的中国刚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正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但是,中国人民是幸运的。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熟谙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十分关注和了解中国,他们在一系列文章和著述中指出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指明中国社会变革的方向,并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重新崛起。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是为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医时救弊的良医。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独立两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就这点来说,不管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对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民族犯下多少罪行,客观上“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但是,我们在承认社会形态演化一般规律的同时,绝不能无视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性的深刻分析和洞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打断了落后民族的社会进程,不仅没有带去文明和进步,反而促使这些社会迅速崩溃,加剧了人民的苦难和官员的腐败。

面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独立的双重任务,落后民族应该怎么办?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始终是明确的。1875年伦敦召开纪念波兰起义12周年大会,马克思在讲演中再次阐明了波兰——当然也包括遭受殖民统治的其他民族——怎样才能实现社会进步。他说:“只有在波兰重新争得了自己的独立以后,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它才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来促进欧洲的社会改造。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当它的内部生活因此陷于瘫痪的时候,它是不能为争取社会解放而斗争的。”

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列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国极不平衡,由此他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而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列宁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始终没有断过,苏东剧变后这样的观点更加泛滥了,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偶然的,有人认为早产了。对此,列宁曾批驳道:“把我们俄国的革命变成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冒险,而是必然,因为当时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世界布尔什维主义不能取得胜利,英、法、美三国帝国主义就必然会扼杀俄国的独立和自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物转星移,诞生在西欧的马克思主义,经苏维埃俄国传到古老东方大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最强大、最坚固的阵地,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对整个世界和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独立自主的民族发展道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作者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

做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

王均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把这个写在史册上的“昨天”宣传好、阐释好,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从而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教科书”“必修课”“营养剂”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学习党的历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最近几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江西、甘肃、北京、河南等地考察工作,每到一地,都结合当地的党史资源,反复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性,为全党作出了宣传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表率。这里,我就做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谈三点体会。

第一,进一步增强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党性。

党史研究不是一般的历史科学,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是有很强意识形态属性的历史科学,决定了宣传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生命线。离开了这个生命线,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会与党的要求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增强宣传阐释工作的党性,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做到“三个不含糊”:一是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含糊;二是在正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含糊;三是在对党的历史的重大判断和关于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的基本判断和重大结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含糊。

做到“三个不含糊”,必须紧紧跟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理论创新上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学习、掌握、运用与党史相关的新的论述、新的评价、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纪念抗战胜利、长征胜利、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是我们做好宣传阐释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

第二,进一步增强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科学性。

宣传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正确解读党领导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党和人民继续奋斗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要求宣传阐释工作要增强科学性,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宣传阐释工作要有力量、有说服力,靠的是实事求是,靠的是科学真理。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逄先知、金冲及同志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76)》,金冲及同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党史著作,思想性、权威性、可读性至今让人仰视,让人由衷叹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胡乔木同志曾经说过:研究党史不能从会议、文件出发,而是从历史实际出发,要把握基本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观点、新的态度。也就是说,党史研究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真理教育人、说服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宣传阐释工作要做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就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发展进程、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如何增强科学性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六个不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为增强宣传阐释工作的科学性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稳住神、静下心、坐得住,详尽地占有材料,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整理、分析、比较,深刻探究历史表象背后的规律,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写出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的党史著作。宣传阐释工作一定要杜绝假话、不说废话、少说套话,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第三,进一步增强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针对性。

宣传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党有所需、史有所为。共产党人不管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促改革、谋发展,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研究工作可以“十年磨一剑”,但宣传阐释工作则要突出时效性。没有时效性,就没有针对性。宣传阐释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的事业大局,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与党史相关的热点问题,弄清历史是非,澄清模糊认识,牢牢掌握话语权,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利益。

当前,增强针对性,最重要的任务是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抹黑英雄模范,其目的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进一步增强宣传阐释工作的针对性,最关键的是练好内功。历史虚无主义手法多样,比如以编造取代事实、以片面取代整体、以偶然取代规律、以戏谑消解崇高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煽动性和隐蔽性。把党的伟大历史讲述得全面、透彻和生动,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来说,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一要掌握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一切宣传阐释工作的思想基础,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好贯彻好,这是最根本的。二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研究成果。这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照妖宝镜。有了这样的镜子,人民群众就可以分清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谣言谎言流言,历史虚无主义就无所遁形。三要提高宣传阐释的感染力。毛泽东同志说:“你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看嘛!”“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宣传阐释要做到立意高、说理透、文笔活。我们要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成果,让我们的宣传阐释沾泥土、接地气、受欢迎。四要认识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长期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敌对势力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会通过各种方式阻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历史虚无主义妖魔化我们党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必定也会长期存在。这对我们的定力和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眼睛要亮,骨头要硬,只要历史虚无主义还存在,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要做到敢战能胜。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