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及其经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 

作者:刘荣刚    发布时间:2020-02-20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政德建设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对政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重要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指导,可以从历史、理论、现实等角度,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历史进程、途径措施,为新时代政德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

2018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并系统阐述了政德的内涵,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这为新时代政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本遵循、科学方法。

习近平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和国家领导人,在长期从政实践中,他较早提出并使用了“政德”概念,并对其作用、意义做了深入阐述。

1990年3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结合自己从政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体会,以《从政杂谈》为题,谈了“为政四要”,即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为官之义。从广义上说,这些都属于从政之德。

2004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详细总结了官德的内涵、意义和实现方式等问题,指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2]这是现有公开资料中习近平对官德的最早阐述。

2006年2月,习近平发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提出:“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3](p.175)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正式使用了“政德”一词。

2008年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阐述了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当前很重要的是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树立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4](p.213)

2009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对政德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干部德的问题更加凸显。识别干部的德,要注重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5](p.289)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深化了对德的认识和修德的要求。他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6](p.7)这是在现有公开文献中他第一次将道德分成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

2016年6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这是现有公开文献中他第一次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为以后丰富政德内涵创造了条件。

2018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刻阐释了立政德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他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他要求,要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1]这标志着习近平系统完整的政德观的正式形成。

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到,在多年从政的实践中,他从不同角度对政德的意义、内涵、要求进行了阐述,虽然角度各有侧重,但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讲政德、讲什么政德、怎样讲政德”等重大问题,把政德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范畴,作为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永不褪色的根本性保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为什么要讲政德。习近平主要是从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强调政德建设的。大量现实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有些干部不满意,也主要是对他们的德不满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反腐败斗争,通过制度建设,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初步构建起来,但不想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自觉形成,这就需要靠加强政德建设来实现。这是习近平重视政德建设的重要原因。

二是讲什么政德。习近平根据长期以来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第一次将政德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并明确了具体要求。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三是怎样讲政德。习近平根据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在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塑造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党性教育和锻炼、党规党纪的监督和制约以及个人修养和素质等方面加强政德建设。他强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做人的过程看做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做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就像毛泽东当年号召共产党员的那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pp.258-25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加强政德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加强政德建设,以过硬的政德建设效果推进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提供组织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根据自身性质和地位,根据变化着的形势和任务,把政德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相结合,在政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1942年5月,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关于干部政策与干部政策问题的答复》中说:“党员与干部应该标准差不多,但要求于干部必须严格。”[7](p.352)我们可以从党章中党员的标准、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要求两个方面,对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程做一回顾和考察。

(一)党章中党员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标准,是党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是规范和约束党员行为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章要求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员标准中蕴含着德的要求。

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对党员标准作了基本规定。1921年7月,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8](p.1)

1929年11月,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的五条标准: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1)

1945年6月,党的七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明确了党员的标准,即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严格地遵守党纪,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和国内的革命运动,实际执行党的政策和党的组织的决议,和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模范地遵守革命政府和革命组织的纪律,精通自己的业务,在各种革命事业中起模范作用。[9](pp.114-115)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党章提出党员必须遵守的十项义务,党员标准更加科学和完整。这十项义务是: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认真地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地完成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一切党员不管他们的功劳和职位如何,都没有例外。把党的、国家的、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在两种利益发生抵触的时候,坚决地服从党的、国家的、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地听取并且及时地向党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和决议。在工作中起模范作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和业务能力。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努力加以克服和纠正;向党的领导机关直到党的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党内外一切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时刻警惕敌人的阴谋活动,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9](pp.235-236)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章提出党员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坚决保卫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坚决反对派性,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不歪曲事实真相;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提高觉悟,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9](pp.332-333)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党章对党员义务做了一项补充:“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9](p.380)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党章在党员义务中增写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9](p.44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党章在党员义务中增加“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法律知识”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9](pp.447-498)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党章对党员标准作了明确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品德高尚、作用突出。(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强调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对党章再次进行了修订。新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下列八个方面的义务,[10](pp.24-26)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以及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强调了共产党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强调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了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强调了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对领导干部来说,新党章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等。[11](pp.79-80、94-95)

考察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合格党员的要求和标准,可以得出两条重要结论:一是合格党员的标准既是原则的也是具体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都是根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确定的,是同中心任务紧密联系、随着中心任务和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合格党员的要求和标准各有不同,但根本性、原则性的东西是一以贯之坚持的。党的性质、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指导思想等始终没有变,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始终没有变。正是这些“变”和“始终没有变”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使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应该牢记人民公仆的角色和身份,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中国共产党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德的标准。

全民族抗战时期,由于需要大批干部,我们党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建设方针和干部标准。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他强调:“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2](p.277)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他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惟贤’的路线。”[13](p.527)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眼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提出的干部标准强调“又红又专”。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14](p.35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强调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强调:“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5](p.326)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6](p.83)自此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规定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内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国内外的形势,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17](p.40)江泽民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指出,选拔干部总的原则,还是德才兼备。对于党的干部来说,主要看两条:第一条是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第二条是业务上的要求,就是要有知识,有才能。[18](pp.681-682)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6](pp.151-152)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好干部标准。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19](p.337)对于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指出: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这“二十字”标准,阐明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核心要义和根本内涵,树立起好干部的时代标杆。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20](p.64)

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从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角度,谈了对新时代德的认识。他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我们选用的干部必须是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的干部。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21](p.19)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4月,中央组织部印发施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规定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中关于德的要求是:全面考核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重点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尊崇党章、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情况。考核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重点了解坚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情况。

通过回顾和考察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程,可以得出四个观点或结论:

第一,在近百年实践的历史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德建设,虽然很晚才提出政德的概念和政德建设的问题,但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蕴含政德建设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观察、研究党的政德建设的实践和历程。

第二,在近百年实践的历史中,我们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对政德的内涵作出了界定。虽然不同时期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政德的内涵始终是广义的,既包括德也包括才,既包括政治也包括业务,既包括政治品质也包括道德品行,既包括党性也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可以说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涉及干部队伍素质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概括的政德内涵,专门从道德的角度把政德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涵盖了道德的主要层面,具有创新性。

第三,在近百年实践的历史中,我们党对政德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与党章中党员的标准、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要求基本一致。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干部六项标准、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新时期干部“二十字”标准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政德的内涵。

第四,研究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实践历程,要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结合起来。研究新时代政德内涵,要突出德的政治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选人用人首先要看政治素质,强调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等。

三、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政德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时代政徳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一)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途径措施

一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习近平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22]可以说,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组织根基的关键一招,是加强党的政德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党内准则的形式,完整地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固定下来。

二是组织开展教育培训。1933年3月,中共中央局在中央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央党校于1935年11月在延安复校。从1939年至1943年,党中央有计划、分期分批从全国各地抽调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群领导干部到延安进行培训,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校及其他各级学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为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需要,作出成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的重大决策。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在教学安排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为主,加大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为政德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展过多次大规模集中教育。如延安整风运动、1950年整风、1957年整风、1983-1987年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现在我们又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党内集中教育,尽管时间、背景、任务、内容、做法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实践中对推进政德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严格党内监督。严格党内监督,是政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1927年4月,党的五大首次设立专门的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央纪委。1993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中央纪委与国家监察部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23](p.202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制定了许多措施,着力强化自我监督、形成党内外监督合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选举产生了国家监察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的形成。

五是重视群众力量。我们党在政徳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毛泽东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1)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24](p.313)我们党在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高度重视下级党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意见,重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权力主体的监督作用。在解决实践问题时,注重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领导干部政徳考评中,把人民群众是否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和重要依据。我们要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为政徳建设提供不竭力量。

六是加强自身修养。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提高党员修养。1939年7月刘少奇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被列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干部必读的22个文件之一,使党的党员修养理论具有了比较完备的形态,对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3月,习近平强调,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1]

七是发挥干部选任导向作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于政德建设之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提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我们党的历史任务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14](p.367)江泽民、胡锦涛也就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问题作出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干部选任标准直接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

八是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用典型推动工作,这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性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讲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2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树立起的很多正面典型,在政德建设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处理的很多负面典型,在政德建设方面发挥了反面教材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经验

第一,高度重视政徳建设,把它摆在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从为政者个人角度看,政德是一个人从政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体现。领导干部讲政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所以说,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不仅如此,领导干部政德如何还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讲政德是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内在要求。政德建设是社会价值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只有领导干部讲政德、立政德,社会道德、社会风气才能好起来。新时代,我党高度重视政徳建设,特别是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把政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使党的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政徳建设探索有效途径。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9](p.464)政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实现道德教化和法治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我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德建设之路。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为政徳建设奠定群众基础。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p.21)在政徳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的力量,认真践行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政徳建设全过程。党的七大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章,同时在“党员”一章中,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四项义务之一。[26](pp.222-223)我们党开展政徳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不断践行党的宗旨,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政徳建设的力量源泉。只有深深扎根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四,加强家风建设,为政徳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27](p.356)“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1)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其子女等也利用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经商牟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礼记·大学》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为全社会做表率。

第五,加强政德建设,必须从“关键少数”抓起。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关键少数”这一概念。“关键少数”,或者直接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或者是各地各部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主要责任人,是我们9000万党员中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政德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政德建设抓“关键少数”,既是抓责任,也要形成示范。政德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带动政德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习近平强调:“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区别只是德才的内涵不同而已。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28]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加强政德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11.

[2]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

[3]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 陈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

[10]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8]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2]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5]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26] 中共中央党校党章研究课题组编.中国共产党章程编介(从一大到十八大)[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8] 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2).

注释

1参见王林育:《党史一叶:古田会议提出发展党员新条件》,《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

2参见孙明增:《党员标准经历了哪些变化》,《学习时报》2016年3月31日。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7-338页。

4参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文集》第8卷。

5参见《习近平给领导干部的“治家箴言”》,人民网 2016年05月08日。

作者: 刘荣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编审。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