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故事译给世界听

作者:蒋明炜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党的文献
分享到 :

中央文献(本文所说中央文献,主要包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著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重要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重要文件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重要政治文献。)对外翻译,是对外宣介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一扇窗,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支笔。习近平关于外宣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央文献外译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也为我们以坚守初心、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译者,是两种文字转换的桥梁,两种文化间的摆渡者。中译外的译者,要从母语出发,努力向着另一种文化无限靠近。而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宽阔的国际视野,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努力成为精通外语的专家,知识丰富的杂家,以及懂沟通善沟通的行家。

笔者从一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者的角度,结合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文版翻译工作,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第 212页。)中国故事是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呈现的。其中,中央文献以理性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是如何治理这样一个大国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思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决策的。在诸多中央文献中,领导人著作又以其独特的文本类型、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理性讲述中国故事的极佳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由习近平相关论著汇编而成,是面向国内外读者的一部专题文集。该书的对外传播为国外读者深入全面准确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外受众的习惯,提出了在外文版中增加注释、索引、缩略语的建议,并且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部 30多万字著作的翻译工作,在一些重要外事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对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讲故事要先了解听众想听些什么。中央文献庞大而丰富,哪些内容需要翻译?又有哪些需要下功夫去重点翻译?译作何种外语?又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回答,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读者的感受。读者感兴趣了,才愿意看;看得进去了,才能理解;理解透彻了,才有可能接受和认同;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才能产生更多共鸣。

第二,讲故事要从事实出发。在《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多篇引用了具体事实、数据、对象国的俗语谚语等,大大提高了讲话的真诚度、亲和力。事实最生动,数据最有说服力,分析最理性,观点最直接。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用分析论证、用观点陈述,来验证理论,更利于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第三,讲故事要直面问题。我们党历来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问题面前不惧怕、不退缩,也不回避、不隐瞒。讲问题并不会削弱我们党的影响力,讲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要讲清楚我们党对问题的剖析,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体现。

第四,讲故事要将故事融入世界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中华民族精神深邃有力,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还要注意将故事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做到融通中外,使我们传播的概念表述既符合中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能够与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对接;既致力于透过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的价值理念,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寻找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

二、怎样讲述中国故事

习近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 211页。)。如何利用好中央文献这个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呢?结合《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的翻译,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组关系需要注意。

第一,一致性与多样性。在对外翻译中,一些涉及宏观政策、治国理念、战略部署、重大规划等的重要表述,在不同外宣文本中的译文是否应保持一致,又如何做到统一?在翻译《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时,就遇到了类似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自 2013年提出以来,先后出现过至少五种法文译法(《 une Ceinture et une Route 》(“一带一路”加不定冠词); 《 Ceinture économique + Route maritime 》 [ceinture économique de la Route de la soie et Route de la soie maritime du XXIe siècle](“经济带 +海上路”不加冠词,加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une Ceinture économique et une Route maritime 》(“经济带和海上路”加不定冠词); nouvelles Routes de la soie terrestre et maritime(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一带一路”加定冠词)。),各家外宣单位采用的译法未能统一。在此次翻译过程中,我们多次围绕这一表述展开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量之后,选择了更为简洁也更贴近中文的译文方案: initiative . Ceinture et Route .,并首创性地使用了缩略语ICR,这也同英文版译法(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缩写 BRI)保持了一致。关于“倡议”的译法,在法文翻译界也曾有过反复的讨论,最终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家外宣单位基本达成了共识,放弃了 formule(方案)、 modèle(模式)、 projet(计划)、 stratégie(战略)等词,一致选用 initiative(倡议)。

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各家外宣单位虽侧重不同,但译介内容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合,相同的内容有时会存在不同的译本。从译者的角度来看,重要表述的译法应尽量统一,且尽早统一。在重要表述提出后,应“先统一译法,再对外宣介”,这样既能保证中文理解到位,外文译法准确,又能避免在外宣中多种译法来回变换给读者造成误解。此外,针对不同文本中的相同内容,应推出一致的版本,以避免重复劳动,有助于各外宣力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共振与合力。

第二,内宣与外宣。一些文件、文献资料、著作等是组织干部内部学习或进行内宣的,有可能所涉及的内容不必要外宣,所阐述的问题不适合外宣,或讲述的方式不利于国外读者理解和接受等,如果对它们不加摘选和修改,原原本本地拿来外宣,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宣传的目的、对象国的特点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等编辑专门的外宣文本,或对已有的文件、文献资料、著作等进行适应性再加工,调整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推出更适合外宣的版本,更易于国外受众接受。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共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稿 85篇,绝大部分是习近平出访以及参加地区和国际会议时的讲话,是一个绝佳的外宣文本。该书对怎样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借鉴。一是整本书虽然时间、空间跨度大,但主题突出,内容紧凑;二是这些讲话既立足中华文化,又努力寻找同其他国家文化的契合点,更易形成情感上的共通,心灵上的共鸣;三是语言生动平实,彰显领导人的风格;四是话语表达方式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

三、如何让世界听到并听清中国故事

习近平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 212页。) 我们讲述的中国故事,世界是否听到并听清了?

2019年 9月初,中共代表团携《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法文版走进了非洲。此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的主动推介,这是我们抓住时机、及时宣介的一次成功经验。当然,译本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一些对中国感兴趣的国外研究机构、媒体组织,甚至一些普通大众并不知晓,或者知晓了,也缺少查询或购买的渠道。

打通译本与国外读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让中国声音真正走出国门,走进国外大众的视野,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传播载体,利用好国外读者习惯的线上线下平台;二是办好官方外宣网站,及时更新,将我们的外宣成果通过权威平台呈现给国外受众;三是加强同国际和地区知名的主流媒体、智库、出版机构等的合作。

我们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宣文本的更加成熟,翻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传播手段的持续多样化,一定能够破除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让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 205页。)。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资深翻译)

(来源:《党的文献》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