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积极探索新媒体党史宣传路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7   
分享到 :

近年来,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坚持“开门办史”“开放办史”,顺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公众参与方式的深刻变化,不断创新党史宣传新方法,努力探索党史宣传新路径,让党史知识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拓宽渠道、创新载体,夯实新媒体宣传阵地

为适应公众对新媒体获取信息的需求,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通过升级打造党史宣传新媒体载体,不断开拓党史教育新的重要阵地。一是上线“四川党史文献网”2.0版。2018年,研究室对“四川党史文献网”进行提档升级,对页面呈现进行了全新设计和布局,推出四川党史“七张名片”“党史故事”“党史影视”系列特色栏目,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给观者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感。二是启动“四川党史数字馆”“四川党史数据库”建设。项目计划分二期建成,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四川党史数字信息化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多角度、分层面、全景式为公众展示四川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厚重的党史文化。三是开通多个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继2018年2月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之后,“四川党史”先后入驻“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主流自媒体平台,截至目前,“四川党史”累计发布各类党史宣教作品1000余个,观看量达15万余次。

二、丰富内涵、项目推进,打磨优质党史宣传作品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同时,还在软件上下功夫,将党史宣传与四川党史“七张名片”相结合,思考打磨“有主题、成系列、有共鸣”的优质原创党史宣传作品,不断丰富党史宣教内涵。一是“有态度”。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委宣传主题,守正党史宣传方向,树立正面社会导向,精准拟定项目,确保宣教作品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有温度”。挖掘四川党史资源中最能与大众共情、共鸣的传播点,精心打磨素材,深耕作品内容,多次组织专家审读,并针对反馈意见持续修改,让作品有故事、有温情,充满感染力。三是“有深度”。作品中的党史人物和事件,不再是传统的单纯叙述,还会进一步分析事件起源、发生的必然性,夹叙夹议,引人思考。如在烈士诗文选析系列作品中,除了分享烈士诗文,还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诗文作品的文学价值,让观者感受到的烈士有血有肉,印象深刻。近年来,研究室先后制作完成70集系列专题片《四川印记》、第一期35集专题广播节目《四川革命烈士诗文选析》、30集系列专题片《四川省中共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录》,后续还将推出100集系列电视专题片《党旗引征程》,并将在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推出《党史上的今天》系列短视频。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贴合新媒体宣传特点

根据新媒体信息“碎片化”、高时效性、强互动性等传播特点,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积极思考,主动融入,探索适合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党史宣传方式。一是作品制作“化整为零”。针对短视频受众“碎片化”阅读特点,将部分长篇作品中最精华,最打动人的部分截取出来,制作成时长2分钟以内的几个独立小作品,如《四川革命烈士诗文选析》系列中,将烈士诗文四川话朗读部分单独截取出来,配以烈士照片、事件发生地、影视资料等素材,形成四川特色鲜明的党史知识短视频。二是信息发布“争分夺秒”。依靠后台大数据分析,根据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针对大众需求迅速反应,适时发布贴合社会热点的党史知识。如《党史中的今天》系列中,一期讲述1949年针对与美国关系,毛泽东主席发表多篇评论的作品,贴合当下中美博弈大环境中的社会关注热点,观看量达到3.8万余人次,点赞2500余个。三是互动交流“平易近人”。放下官方“端着”的架子,加强与大众“平等”的交流,做一个“稳中带皮”的官方。“四川党史”官方经常在评论区出入,积极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正向引导舆论,评论最高点赞数达到10.2万余次。在互动过程中增强了与网友的交流,拉进相互距离,使大众更加愿意了解党史、热爱党史。

四、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形成党史宣传强大合力

新媒体时代党史宣传工作,单靠一个部门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不断整合资源,加强多方协作,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形成强大宣传合力。一是“乘东风”借力。借助上级部门、兄弟单位已有的优质作品进行党史宣传。如2019年底在微信公众号上转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制作的党史作品《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又如与“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达成协议,开通账号白名单,直接分享转载该号优质的党史作品,丰富发布内容。二是谈协作聚力。主动加强与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封面新闻等主管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联系合作,以重大时间节点为主题,由研究室提供素材文案,媒体部门提供设备人员,共同制作优质的党史作品。在资金获取渠道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双方共同申报财政专项资金、上级媒体部门专项资金拨款、媒体部门争取企业赞助等不同方式,以达到最低成本投入目标。如《革命烈士诗文选析》系列专题广播节目,由成都广播电视台争取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小正大”节目专项资金制作完成。三是多渠道助力。思考探索多个作品发布渠道,一方面在自有平台进行作品发布,另一方面依靠主流合作媒体进行专业运营,同时还积极寻求与兄弟单位合作,向上级部门报送等方式,力求党史作品登录各类影响力大的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四川党史作品社会影响。如《四川革命烈士诗文选析》系列专题广播节目主题鲜明,制作精良,情感真挚,先后登录四川党史文献网、成都广播电视台、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清明“缅怀先烈”专栏、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喜马拉雅官方频道。又如2019年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川印记》系列专题片,在学习强国APP、四川党史文献网、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四川党史”“四川观察”自媒体平台等八大平台进行同步推送,全网点击突破2000万,获得了省内外、海内外广大观众网友的广泛好评。

今天,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党史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新阵地,在开展新媒体平台党史宣传工作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纠正思路,创新方式,把稳路子。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扩大宣传阵地、整合人才力量、提升作品质量上下苦功,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让新媒体成为传播党史信息、宣传党史知识的有力抓手。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文献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