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会议要不得

——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谈起

作者:樊宪雷    发布时间:2020-09-14   
分享到 :

《反对党八股》是 1942 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的一篇经典文献,针对的主要是当时教条主义的不良文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三大任务之一。其实,窒息革命精神的“党八股”何止是反映在文风上,在会风问题上同样不容忽视。对此,毛泽东特意指出:“不但文章里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也有的。‘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总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这番对形式主义会议的画像可谓生动形象至极。

毛泽东提倡的开会方法

虽然不同会议有不同的开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开会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其目的都是要解决问题,因此开好会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毛泽东的一生,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在如何开好会议方面很有心得体会。他提出的一些开会的方法,至今仍有指导借鉴意义。

比如,开会之前要做好准备。开会是要解决问题的,不然就是形式主义。要解决问题,首先对问题本身要有所了解。了解问题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毛泽东说:“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他将不经调查“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看作是共产党员的耻辱!不仅会议内容要先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就会议本身来说也要做好准备。“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属于“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他特别反对那种不做准备随意召开的会议,认为“事前毫无准备,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向干部会议作精心准备的、内容文字都有斟酌的报告,而听凭到会人员无目的地杂乱无章地议论”的开会方法是有害的。

会议要有明确集中的主题。毛泽东强调,一次会议要有一个主题,会议的主要精力就是解决这个主要问题,“一次会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就好”。如果一次会议主题分散,提出很多问题来讨论研究,其结果很可能是言者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听者如入云里雾里、莫名其妙,对于问题的讨论势必难以深入,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对于复杂的和分歧较大的问题,会前又须有个人商谈、交换意见,使与会人员有所准备。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营造宽松民主的会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能够保证最大范围的民主和最高程度的集中,既能够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又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召开会议,就要让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毛泽东强调,开会时要使到会的人尽量发表意见,有争论的问题,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调和敷衍。开“七千人大会”的时候他曾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为气都没有出嘛,积极性怎么能调动起来?到中央开会还不敢讲话,回到地方 就更不敢讲话了。”为此,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的集中。

此外,他还强调,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发言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意见;有问题要摆到桌面上来说,不在背后议论;决议不要轻易,一成决议,就要坚决执行,等等。

党的七大——成功的会议典范

为了开好党的七大,毛泽东和党中央做了充分准备。七大的召开几经周折,会议主题也多次变更。为七大做准备的六届七中全会,为解决历史问题,前后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当然,时间这么长也有战争的原因)。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七大集中精力解决“建设新中国”的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指出:“同志们提议将这个问题(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交七中全会处理,不提交大会,使得大会成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个意见很好,这是为全党、为全国的人民、为党的将来着想。”

七大召开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但中国仍然面临严重危机,特别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坚持独裁专政,有将中国之命运引入黑暗的危险。因此,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成为我们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成为七大的主题。会议主题明确后,全会就围绕这个主题集中发力。就毛泽东来说,他在七大预备会、开幕词、书面政治报告、口头政治报告、结论、闭幕词等不同场合,以 8 篇报告和讲话对这一主题下的各种问题反复设问作答,以期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此外,朱德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以及会议的众多发言,也都聚焦于这一主题,与毛泽东的报告和讲话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使得“建设新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为丰富完善。

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七大期间,刘少奇专门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将其提高到党的组织纪律的高度来要求。毛泽东也对民主集中制多次论述,特别是在大会的口头政治报告中,他专门强调要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各种各样的意见都要让它发表。在七大上,毛泽东还亲自开展自我批评说:我就是犯过许多错误的。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没有呢?我说就没有。一个人在世界上,哪有不犯错误的道理呢?为了让大家发表意见,毛泽东还提倡大家说真话,要“不偷、不装、不吹”。不偷,就是不拿别人的东西做自己的,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不吹,就是报实数,不夸大、不扯谎。

会议开得很生动,讨论更是激烈而深入。据参加七大的胡乔木回忆,原拟七大的会议时间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会议议程不断改变。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仅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和朱德作的《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的讨论发言,就从4月30日始持续到5月11日。特别是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上,讨论更是热烈。胡乔木回忆,各代表团在讨论候选人名单时,充分发扬民主。实际上,是党史上空前的民主,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提意见点名道姓,非常尖锐。毛泽东针对会议中大家争论比较多的 3 个问题,即对犯过错误的同志应不应该选举、要不要照顾各个方面和山头、候选人是不是必须要有完全的知识等,还专门作报告讲解了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

正是在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七大开得生动活泼而又成效显著,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毛泽东评价称:“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以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组织基础。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毛泽东将开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用好这种工作方法,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切切实实讨论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强调:“要当作一件大事去办,否则将损害党的政治威信。”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