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

作者:王倩蕾    发布时间:2020-09-21   
分享到 :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2020年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当前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也再一次深深反映出他真挚的为民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他就开宗明义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此后,无论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还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坚持如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最明确的改革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贯穿改革始终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也是为广大百姓造福的事业,必须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重要论述鲜明阐述了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问题,阐述了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场深刻革命,参与者、收获者都应该是我们最广大的百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则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就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要把人民时时刻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更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中蕴含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准则之一,同时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八条经验,其中第二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是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才能为了人民创造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贯穿其中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点在共享发展理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新发展理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具体阐述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他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体现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上,体现在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进程中,这正是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重点阐述了“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下大气力做好民生工作,“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他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群众疾苦、人民冷暖牢牢记在心头的生动表现。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其实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

将以人民为中心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的十九大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发展思想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之一,从工作导向到发展思想再到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制定政策的重要遵循,也成为我们开展具体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这一基本方略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考察调研时,都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做到“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理念”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沉的牵挂。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提振精神、鼓舞士气,也用最朴素的语言再次讲清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后发表的讲话中,他就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目标所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最难实现的就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跑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脱贫攻坚情况,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他反复强调,要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正如他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会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有了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深厚的人民情怀,全面建成惠及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着重讲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文艺工作者,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百花竞放,别开生面,涌现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事实不断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文艺才能赢得人民,焕发蓬勃生机。

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点支持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参与,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广大群众,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的生动表现,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安危、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的为民情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最深刻的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信念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人民的小学生,始终做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让党、国家、人民有了主心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让发展造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之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