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锋

萧楚女:东风飘荡志未酬

作者:翟佳琪    发布时间:2020-10-20   
分享到 :

萧楚女,原名树烈,1893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幼年时他就勤于学习,养成了浪漫豪侠、疾恶崇善的性格。家庭破产、父亲病逝后,他当过跑堂,卖过报纸,做过排字工人,还当过轮船杂工,接触到大量社会下层百姓。

辛亥革命前夕,满怀热情的萧楚女参加了湖北新军,不久后参加武昌起义。此后几年中,他目睹了所谓“革命党人”的倾轧斗争,既悲愤又失望。于是,他先是从新军退伍去实业学校学习,后来又退出了国民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他借《离骚》之意取“楚女”为笔名,在《大汉报》《崇德报》上发表文章,以笔为武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他参加了恽代英组织的利群书社、共存社,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萧楚女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几年,萧楚女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辗转于四川、湖北、江苏、上海、河南等地,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幸是神州多辽阔,揽辔驰驱任遨游。”他在万县四师秘密建立起万县地区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襄阳二师帮助学生自治会开展工作,在江苏组织青年开展农运工作,在上海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在河南将《中州评论》办成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阵地。1924年,萧楚女二次入川,任中央驻川特派员,领导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四川的革命斗争。他与童庸生等人发起组织了“四川平民学社”,开办平民学校,出版《爝光》杂志,同时他又组织了“学行励进会”,联系青年,发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奔走各地的同时,萧楚女笔耕不辍,在《新蜀报》《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社论、时评,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罪行。他出版《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主义派进行论战,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便是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在《新蜀报》任主笔期间,他兼任该报“社会青年问答”专栏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对青年们在读书、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不少男青年猜测他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雪片似地飞到编辑部。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萧楚女只好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

1926年1月,萧楚女来到广州,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政治讲习班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他在授课之余,还常常深入学员中参与讨论,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到马列主义的名词解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方方面面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得深入浅出,深受学员欢迎。在广州期间,萧楚女还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筹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几十年后,毛泽东在讲话中仍不忘提起他,称赞他文章写得漂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萧楚女在病房被捕。反动军警对病中的他多次进行酷刑审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至死保守党的秘密。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萧楚女等秘密处决。在刑场上,行刑官问:“萧教官,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昂然回答:“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随后,他与40余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英勇就义。

萧楚女曾说过:“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要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的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他用自己豪迈壮烈又绚丽多彩的革命历程,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书写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为追求国家的前途、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光明而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伟大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