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的历史观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张新华    发布时间:2020-11-12   
分享到 :

历史不能割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党的历史实践中,在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基础上不断探索而最终形成和发展的。虚无、歪曲、丑化党的历史必将影响、动摇、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将怀疑、消解、否定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尤其是中共党史观,用科学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历史的学习,并就此做了多次重要讲话。例如,2010年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班式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6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2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

上述讲话的一个重要之点在于,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渗透了深厚的历史感,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中央党史研究室撰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a,权威地表述了习近平的历史观。即:一、认真总结党的历史。一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二是着眼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执政6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三是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四是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新总结。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一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二是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三是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重视学习党的历史。一是强调必须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二是强调加强党史学习要着力抓好重点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青少年。三是强调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是强调要为学习党史创造有利条件。四、善于运用党的历史。一是通过对党的历史深入思考更加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二是通过对党的历史深入思考更加主动顺应世界大势。三是通过对党的历史深入思考更加自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通过对党的历史深入思考更加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五是通过对党的历史深入思考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本文仅就其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观点略加论述。

a《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

一、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在2013年中央党校春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这里,习近平把党史、国史紧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之后,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通识”教育之一,凸显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极端重要性,凸显了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极端重要性。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一个方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与教育,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所谓主题和主线,在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所谓主流和本质,在于90多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的提出,为科学认识党的光辉历史、正确评价党的伟大功绩、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坚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有力回击了以攻击党的历史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党的领导的历史合法性的种种企图。

二、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

2013年1月,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科学评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两个阶段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对于厘清和回答一些错误认识和肆意歪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针对性。

正确认识改革前后两个30年,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认知与判断,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更不能歪曲历史。所以,正确认识两个30年,关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坚决捍卫,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科学继承,更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正确坚守。

概括起来,前30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国际环境。后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巨大的历史超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支撑,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等方面的重大贡献。

60多年一以贯之的是我国的社会基本制度、国家核心领导力量、意识形态指导思想、执政党宗旨与最终奋斗目标。所以,“接力探索”是两个30年之间历史联系的科学结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借用“接力探索”这一表述,以科学揭示两个30年之间的历史联系,其实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

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两个30年统一起来加以评述,指出:65年来,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65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身体力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新的表述,构成了“接力探索”丰富的历史内容。

三、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同样,在关于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上,习近平把坚定的党性立场和求是的科学精神融为一体,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和理性态度。笔者《从毛泽东逝世以来官方评价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一文a中做了初步的论述。

贯穿上述三个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习近平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批判。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每每打着“重新评价”和“还原历史”为旗号,攻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所谓“历史真相”来质疑、削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从杜撰的历史依据和虚幻的逻辑前提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在现实政治中的执政地位,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习近平总书记众多关于党史、国史、历史的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系列讲话中涉及的历史关键词有:历史思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历史智慧;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任务、历史人物;历史功绩;历史教材;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历史规律;历史必然性、历史偶然性;历史顺境、历史逆境等等。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党史、国史和历史的认知与判断、学习与研究。系列讲话中涉及的历史参照有:改革开放30多年,建国以来60多年,建党以来9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社会主义思潮500多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等等。这一系列历史参照,为我们正确回答党内外、国内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坚实的信念支撑。

从习近平总书记众多关于党史、国史、历史的重要讲话中,不难看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对党的历史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的把握中,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性和自豪感;正确认

a见《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10月号。

识改革前后两个30年,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在迎接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认同感,从而在历史认知中进一步坚持“三大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既重点突出又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短短三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传承、现实的奋斗、未来的追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