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5】

作者:陈晋  韩庆祥 夏文斌 李良 顾海良 杨金海 王民忠    发布时间:2021-09-0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开拓未来的昭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和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石。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必须秉持的“问题意识”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牢牢把握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紧紧扣住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变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重要根基。1938年,毛泽东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实事求是”“小康社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思想,使得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思想文化精华结合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中,形成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中形成的思想,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内涵、新的思想,升华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和新的形式。这两个方面,前者以理论运用于实践为过程特征,后者则以实践上升到理论为过程特征;前者呈现为理论指导和运用的过程,后者彰显为理论概括和升华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螺旋式上升,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中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的辉煌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在于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作者顾海良,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