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成长经历给我们留下的思想启示

作者:迟爱萍    发布时间:2021-10-18   
分享到 :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同时铸造了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贤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者、践行人,更是运用、整合红色资源,赓续共产党精神血脉,复兴民族大业,谋求人民福祉的领导者和引路人。他们不仅留给后人高尚精神风范的营养剂,而且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治国理政的教科书,留下了振兴中华、实现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智慧与方法。在“四史”学习中,深入学习研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与思想,体悟他们顽强奋斗的人生经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人生启示,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实践能力,这是党的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成长、成熟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陈云1905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24年革命斗争生涯,在新中国成立时,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在党中央、政务院领导下,担起了指挥全国经济恢复与建设的重任,时年44岁,是党和国家冠以“开国元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陈云的成长、成熟经历,给我们留下五点重要思想启示。

第一,陈云是通过学习中的思索和社会实践的磨练,自觉选择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成长为坚定不移的革命者。

陈云15岁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学徒。“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在这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勤奋好学的陈云,如鱼得水,阅读大量书籍,自觉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陈云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入党时有个很重要的条件把三民主义看了,把列宁主义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浅说都详细地看了,那时确实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个思想对于我影响很大。”陈云还说:“我先是相信吴佩孚的,后来相信国家主义,后来又相信三民主义,最后才相信共产主义,因为经过比较,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最好的主义。”对于陈云来说,信仰的自觉选择,来自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同时也是“从自己的经验中真正了解共产主义”后的坚定选择。1925年陈云参加五卅工人运动,随后领导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和印刷所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同年加入共产党,革命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当时,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有稳定的收入,在青年职工中出类拔萃,有好的发展前途,这个前程,对穷苦孩子出身的陈云来说,来之不易。那为什么陈云要放弃个人前途,走上生死未卜的革命道路呢?是读书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拓展了陈云的心胸和视野,使他确立了“不推翻现在的社会制度,个人及家庭问题没有出路,只有到了革命成功时每个人可以劳动而得食时,人人家庭都可解放,我的家庭也就解放了”的“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世界观。陈云说:“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这个人生观上的改革,对我以后有极大的帮助。”大革命失败后的血腥屠杀,没有吓倒年青的陈云,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革命道路,始终坚守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学习中的切问近思与社会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促成人生信仰的自觉选择和革命世界观的坚定确立,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中的一个共同特点。

第二,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从群众利益出发,选择适宜的斗争方式,发动和组织群众,是陈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成熟的基本路径。

革命斗争时期,共产党面对凶恶的敌人,生存与斗争环境严酷与恶劣。革命力量是在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共产党员必须学会做群众工作,脱离群众,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把群众工作能力,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陈云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群众工作经验。陈云认为,如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解决群众切身问题,没有固定方案,要看当时当地的情况,但有一个方法普遍适用,这就是“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就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

第三,坚持不懈的学习与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通过革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陈云历练成具有很强谋断能力、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领导人。

陈云有两个特点在党内十分突出:一是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善于调查研究,每遇大事、难事或决策前,都要深入调查研究。陈云的深刻还表现在,他善于把这两个方面通过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领导能力。陈云在延安时就指出:“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只能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不能专从学校里训练。共产党的真正领袖不论是苏联的或者是中国的,决不是毫无经验、夸夸其谈的人,而是既有丰富革命经验又有真正革命理论的人。”陈云自参加革命后,就高度自觉地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磨练自己,刻苦勤奋地学习,高度关注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较早显示出政治上的稳健,思谋上的周密,既有远见卓识的能力,也有果敢决断的气度,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革命极度艰难的关键时刻,出色完成中央交付的一个又一个重任。延安时,陈云又受到毛泽东的启发,将总结实践经验与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牢固确定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以及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的工作作风,修养成为中国共产党内出色的领导人才。

第四,陈云对党忠诚,襟怀坦白,严守纪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百折不挠的完成任务,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

陈云的能力,是以他优秀的政治品质和坚强的党性为基础的,这也是他在党内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共产党内论能力,人才聚集,但一些人半路没落了。因为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志的政党”;容不下有个人野心、放不下私利的伪君子。陈云自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以后,在党员党性及政治品质方面强调最多的有三点:第一,共产党员对党要忠实,要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绝不能像剥削阶级政党那样,党员可以说假话,鬼话连篇,欺骗人民”。“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而不能把个人利益超过革命的和党的利益”。第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作为义务。第三,共产党员要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中国革命是艰苦的长期奋斗的事业,共产党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大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落实党的决议,完成党的任务,决不能将执行和完成党的决议停留在口头上。

对党的干部,陈云在政治品质上还有进一步的要求。第一,共产党的干部切忌居功自傲,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工作取得成绩,“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这个次序不能倒转。个人作用有,但不要估计太大。“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把个人作用看大了,超过人民,超过党,就会“跌下爬不起来”“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第二,共产党的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怎样对老百姓有利、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抛掉个人私利和面子的“包袱”,在老百姓面前,负起责任,兢兢业业地工作。

陈云1925年加入共产党,至新中国成立时,经历过数十个领导岗位,无论哪个岗位,他都表现出坚定的党性和出色的政治品格。上述陈云对党员及党的干部政治品质的要求,也是他成长经历中的突出特点。

第五,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对同志满腔热情,善于团结人,这是陈云能够成就大业的重要个性因素。

这个特点,在陈云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此仅举一例。临近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紧迫的治理国家经济的任务,但经验严重不足。从根据地、解放区跨向全国经济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有许多不熟悉的新领域,且实践中的问题又都十分紧迫。怎么办?陈云平易近人,虚怀若谷,能够团结人的个性魅力,增强了他的领导智慧以及工作中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使他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善从众智中集纳良策,善集群力以战胜困难。陈云努力团结民主人士和社会名流,扩大共产党的统战基础,以促进人民政府财经工作新局面的开拓。他正确拟订“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社会政策,留用并改造一大批旧职员,为新中国服务。他高度重视与苏联专家的合作,采取一系列主动积极关心与信任的举措,激发了苏联专家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热情。同时,陈云继续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生产。这些组织思路,使陈云领导中财委,在短短的时间内,聚集了相当的与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一心的人才和人力资源,共同承担了旧社会灭亡、新社会诞生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复杂而我们又没有经验的财经问题,为新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准备了组织力量,谋划了工作思路,积聚了物质基础。

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历练中,良好的个性品质与高度的政治自觉紧密结合,使陈云成长为党内成熟的政治家。在1945年七大选举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陈云紧跟五大书记之后居六位,时年40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国现在处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等待我们去解决、去突破,必须结合时代与国情的变化,开辟与创新实践路径和方法。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特别是党创建时期的历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的历史深刻揭示了这个问题。

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业绩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巨著。缅怀他们的革命业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感悟他们治国理政的本领,对于青年干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激发磅礴奋进力量,提高个人思想修养,悟出办实事的思路、增强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均有重要帮助和启迪。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返聘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本是2021年7月22日,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与陈云纪念馆在上海联合举办的“陈云与党的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