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和当代启示

作者:袁倩    发布时间:2021-11-11   
分享到 :

摘 要:

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自延安整风以来,党内集中教育从思想萌芽走向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完善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党内集中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包括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以及面向全体党员分层次、有步骤进行。借鉴吸收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应当准确把握党内集中教育的时机,注重党内集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内集中教育带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开展。

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党内集中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强调的,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1]10。2021年5月党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对组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作出明确规定。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19-20。实现这一重大命题,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肌体永葆生机活力。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员,只有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看,党内集中教育几乎涉及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党内集中教育史就是党的自我革命史的缩影,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一部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党内集中教育从思想萌芽走向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完善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就其历史进程而言,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来进行考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思想萌芽到党内集中教育的初步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诞生的。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遵循,党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党员教育的思想萌芽,并对教育主体、对象、方式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党的一大提出“灌输”概念,指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实现共产党的思想”[3]4-5。尽管“灌输”对象并不主要是党员,但已体现了党对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视。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要对党员进行“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3]162。从1923年到1928年的多次党代会,均对“党内教育”“教育党员”“教育和宣传”等问题有所涉及。其中,党的三届一中全会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提出了多种教育方法,包括政治讨论、政治讲演、组织原理讲演等[3]354-355,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党员教育的专门文件[4]。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决议案》进一步明确提出“党的支部是我们党的基本教育机关”,建议“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5]257。党的六大之后发布的《关于党的组织——创造无产阶级的党和其主要路线》还列出了这一时期党内教育的工作方法。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党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发展。1927年9月进行的“三湾改编”,从党员队伍和军队战士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思想教育内容,加强了政治教育。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6]84的重要论断,强调“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6]94。《决议》列举了诸如政治分析、组织常识、群众工作的策略和技术等10个方面党内教育材料,提出了包括训练班、个别谈话、支部大会等18种党内教育方法[6]94-96。《古田会议决议》对党员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等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初步建构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基本原理。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然而,新党员来源比较广泛,身上还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为在全党范围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提供了可能,延安整风随即展开。整风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高级干部层面于1941年9月率先开始整风,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层面的整风开始于1942年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历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结论,延安整风胜利结束。延安整风是第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较为彻底地肃清了各种错误思想尤其是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使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普遍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党性教育,对后来党员教育乃至党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围绕整顿党的队伍、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员干部各项素质等要求,党中央部署了“三查三整”运动。1947年7月至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于10月开展整党,主要内容是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三查”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三整”,活动持续到1949年初。与此同时,从1947年冬到1948年秋,我党利用战斗间隙在全军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解放区的整党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进步,新式整军运动则进一步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形成了党员教育的重要思想、探索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独特党建道路,而且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的尝试,为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开辟了新路。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已由最初的只有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48万余名党员的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在全国执政伊始,党就清醒认识到,新增党员中“很多人的思想作风极为不纯,还没有来得及给以有计划的教育训练”,而“老党员老干部中亦有很多人骄傲自满,发展了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7]1。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于1950年5月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对全党整风作出具体部署,要求“阅读若干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等”[7]144。这次整风运动于当年年底结束,纠正了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中下级机关的命令主义作风,但并未有效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问题。随着政治形势、财政经济状况趋于好转,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提出,从1951年至1954年,用三年时间整党,“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并训练组织工作人员”[8]41-42。其中,对党员的普遍教育主要是使每一个党员都清楚地了解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9]59-62,并将其作为发展新党员必须坚持的标准。经过三年多的整顿,党的组织和党员素质等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1956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党内存在着“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等严重缺点,必须通过“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加以克服[10]51。在1957年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谈到了整风问题,认为“整风就是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并提出“准备党内在今年开始整风”[11]273-275。1957年4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要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整风的主题,并指出“这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运动”[12]293。这次整风运动在初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其后运动的主题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的进攻。到1958年夏,整风运动基本结束。此后,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了弯路。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逐步发展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把党员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作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的部署,同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以及1983年《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等,为整党作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83年10月,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并成立了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这次整党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到1987年5月基本结束时,全党在思想、作风、纪律和组织方面都有所进步,积累了一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经验,为党员教育走向正常化打通了道路。

面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局势的复杂变化,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部署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双学”活动。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8年6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各级党委采取党校培训、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在职自学等形式,组织干部学习理论[13]423-435。1998年11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三讲”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这次党内集中教育包括“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成果”等步骤[13]627-629,采取自上而下,历时两年分级分批进行,共70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成为党面临的重大任务。2000年11月,党中央下发《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从年底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党委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14]1476。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范围内展开。2004年11月,党中央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部署,这次活动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主要特点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广泛发扬民主;鼓励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形式灵活多样等[15]527-528。这次活动后,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是党内集中教育向党员经常性教育延伸的积极探索。党的十七大后,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每批历时半年左右。2010年4月,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拓展和深化。这一时期,党中央首次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更加成熟完善并且不断制度化、规范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在总结运用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16]313-317,使党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新的认识、积累了新的经验。

2015年4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中开展,包括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查摆整改四个方面内容,到当年年底结束。这次专题教育既是深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从严治党有了良好开局,为在更大范围进行党员教育、加强党的建设打下了基础。2016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由此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体现出长期持续进行党员教育的必要性。2017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由集中教育推向经常性教育。这次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员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党内集中教育向党员经常性教育延伸的一次重要尝试。

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从2019年5月启动,分两批进行,到2020年1月基本结束,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要求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这次主题教育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党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有力动员[17]5。

2021年2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全党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总的要求是“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2],既要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又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方式方法上,既包括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也包括宣讲团专题宣讲、用好红色资源开展教育等。

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党员素质进而加强党的建设,这与以往不同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其在内容和方法上着重于跟踪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并致力于带动党员经常性教育,进而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促进了党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特征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通过党内集中教育来推动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各异,但在目标、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基本特征。对此加以总结,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党内集中教育成果,促进其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内集中教育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

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制定大政方针,要从党的政治路线出发;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18]797。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通过化解矛盾、统一思想、政治动员来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得以顺利实现。党内集中教育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党内集中教育聚焦于破解影响党的政治路线的问题而展开。解决特定时期实现政治路线所面临的问题,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直接原因。延安整风前的一段时期,党内受到“左”倾、右倾错误思想影响,使得处于革命早期的我党蒙受了严重损失。因而,延安整风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通过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彻底肃清各种错误思想对党员干部的影响,进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夺取革命胜利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运动亦是如此,主要是为了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不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了多次党内集中教育,一以贯之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党内集中教育随着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政治路线而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有所差别,相应地,党内集中教育的具体目标也在不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党员素质,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组织保证。党在全国执政以后,随着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党内集中教育的主题也转向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党内集中教育对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发挥政治动员作用。在党的历史上,每当一个大的历史阶段开启,一个大的历史使命到来时,党总是通过大规模的、深入的党内教育来统一全党思想,武装全党头脑[19]。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党中央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开展集中教育,主要是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可见,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方面,党内集中教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党内集中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不失时机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从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于一体,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显著特点。一方面,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并与时俱进地抓好学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明确将“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20]536作为共产党员的义务。改革开放后开展的“双学”“三讲”教育,以及进入21世纪后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后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可见,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克服党内学习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党就采取了在革命斗争中检验学习成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党的十八大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注重把实践摆在突出位置。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鲜明主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党史学习教育把学史力行列为基本目标,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可见,党内集中教育的一个基本取向是:经由持之以恒的学习教育,使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进而将理论武装同工作实践紧密联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落实党的主张、实现党的目标。

(三)党内集中教育以思想建党为着力点,并注重组织建设和作风整顿有机结合

政党在对其成员进行培养时,均会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使每个成员都理解本党的行为准则和决策原则,进而自觉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行动。相较于其他政党,中国共产党尤为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建党作为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21]1094从本质上看,党内集中教育就是集中一段时间,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而奋斗的过程。持之以恒的教育、集体学习的氛围、无所不在的浸润,使党的指导思想融入党员的价值体系中,也使学习逐渐内化为党员的行为习惯。通过思想建党,全党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信念上的坚定,进而为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提供了前提和奠定了基础。在注重思想建党的同时,党内集中教育还充分运用组织建设和作风整顿等方式,做到多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员作风直接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延安整风期间,党中央就把加强支部教育作为保持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把“整顿三风”作为党内集中教育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后,党内集中教育从作风建设入手,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结合学习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有效解决了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四)党内集中教育面向全体党员,结合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精准施教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22],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每个党员所处的行业领域、工作性质和自身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时,通常会结合不同群体特征,做到分层次、有步骤、精准化,避免“一刀切”“一锅煮”。早期的党内集中教育已经注意到分层分类施教的问题。延安整风就是分两个层次进行的,一是高级干部的整风,二是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整风。整风的主要步骤是:认真阅读文件,深入研究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改进工作。改革开放后于1983年进行的整党也是如此,自上而下、分期分批从中央到基层进行整顿,单位内部的整顿也是自上而下进行,首先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然后是普通党员。党的十八大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包括省部级领导机关和副省级城市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等学校,第二批包括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23];其步骤先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然后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最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此外,从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组织全党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体现了党内集中教育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的延伸和拓展。可见,党内集中教育既要覆盖全面,也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使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

三、建党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先后组织了十余次党内集中教育,可谓“集中整治”与“绵绵用力”结合,“重点突破”与“久久为功”相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4]。借鉴吸收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做法,对于在新时代加强党员教育、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聚焦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准确把握党内集中教育的时机,集中力量有效破解难题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目标在于促使党员统一思想、凝聚士气,并在组织建设方面做好准备,从而保证一定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顺利实现。发挥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作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党内集中教育的中心任务。要紧紧围绕政治路线设定的目标,对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作出合理安排。建党百年之际,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一重要历史交汇点,党内集中教育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汇聚起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二是准确选择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时机。只有在适当的政治环境下,党内集中教育才能取得理想成效,这就要求教育时机准确恰当。既可在有纪念意义或标志性的时间进行,起到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作用;也可结合领导班子换届或重大任务动员时进行,起到统一思想、政治动员的作用。同时,党内集中教育在内容、方式、任务上要保持前后衔接,既要保证教育的一以贯之,又要做到各有侧重。三是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破解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动因,即通过教育整顿,破解亟待解决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党内法规和制度规范日臻完备,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依然是今后党内集中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党内集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不断强化思想建党、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党内集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多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教育质量。一是强化思想建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4]414。开展思想建党,就是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指导思想,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二是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集中教育最终要靠功能完备、运转有序的基层组织来保障。要把党内集中教育作为重要契机,排查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同人民群众有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三是持之以恒改进作风。相较于思想而言,作风状况更易于从表面观察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的多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是从作风建设切入,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来推进自我革命,使党风政风得到很大改进。四是注重方法手段的创新。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已成为党员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时,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针对党员来源、个体状况等不同特点,采取符合受众需求、易于接受的差异化方式进行。同时,就近就便用好红色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探索为党员开展政治体检。

(三)充分调动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用实践成果检验教育成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25]526。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亟需通过党内集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进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中,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领导干部主动参加党内集中教育的积极性,可以探索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考核考察相互关联,使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用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理论学习并不是集中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充分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完善党员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和方式,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检验教育成效。探索建立全方位的评估主体体系,以上级党组织考核评价为主,辅之以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等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增强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四)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党员教育工作体系,以党内集中教育带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开展

党内集中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带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使党员通过常态化的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做到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一是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目前,在党内法规层面,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是组织工作条例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同时,每五年发布一次的全国党员教育工作规划,也对党内集中教育和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要继续细化完善,分门别类制定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的具体制度,以更好地指导党员开展学习。二是建立丰富的内容体系。党内集中教育一般都会提供相应的学习教材,主要是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历史知识,应当把这些教材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作为经常性教育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创作各具特色、符合本地区本领域党员学习实际的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多样的方法体系。党内集中教育既要用好党校培训、理论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等传统方式,在信息化背景下还要充分运用新兴网络媒体技术,及时有效地组织学习,为实现党内集中教育向党员经常性教育延伸提供抓手。四是建立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党内集中教育要取得好的成效,关键在于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党员的作用。要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工作经费,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职责,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员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在思想冲突较为激烈或形势变化较为复杂的重要历史节点,都会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及时统一思想、加强团结、自我净化、克服困难、直面挑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相继开展了十余次规模较大的党内集中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素质,积累了丰富经验,带动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开展,党员教育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来源:《求实》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