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接待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陶德旺一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09   
分享到 :

9月4日上午,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乌抵运”)总书记陶德旺(Richard Awany Todwong)率该党干部考察团到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受曲青山院长委托,黄一兵副院长率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陶德旺总书记一行25人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向来宾专题介绍了中共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主持座谈会。

黄一兵在向乌方干部考察团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决定性意义时谈到,中共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致认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是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黄一兵还就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阐释,着重介绍了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中国特色”、九大“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论断的科学内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他谈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摆脱了依附发展的历史宿命,正在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后来居上走上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人口规模大的国家通过提高人口质量、发挥人口优势、运用人口资源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面前不屈服、不退缩,同时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陶德旺总书记在座谈中回顾了乌中两党两国的友好交往,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看法。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化,有助于人们理解现代文明可以与传统共存,这正是我们在当今中国所看到的,我们代表团一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者、感受者,我相信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都非常期待与中共在这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

陶德旺说,政党是人民希望的一面镜子。用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说,政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陶德旺表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为了自己的发展殖民任何国家、破坏任何文明,这是非洲和所有其他正在寻求经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好榜样。乌中虽然国情不同,但发展理念有很多契合点,乌方将积极借鉴中国经验,加强与中国合作,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杨明伟介绍了中研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职责,第一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玉强介绍了中研院编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相关成果。

考察团成员在交流发言中,就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搞殖民主义、不依附别人,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新型现代化。考察团成员还就中共如何开展党员教育、三大全球倡议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问题提问,黄一兵分别给予了回应和解答。

座谈会后,黄一兵代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向陶德旺赠送了由中研院编辑翻译出版的《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文版等书籍。

中联部四局副局长梁安平,中研院办公厅副主任林小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李铁军,科研规划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沈传宝,对外合作交流局副局长李平、刘强,对外合作交流局一级巡视员唐筱菊,信息资料馆二级巡视员张忠耀,中央编译出版社董事、副总编辑潘鹏等参加上述活动,第六研究部英文翻译一处副处长杨望平担任现场翻译。

(理论中国网通讯员徐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