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共党史党建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9   
分享到 :

为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搭建青年学者交流平台。11月25日,以“学科融合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共党史党建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领导专家、青年学者及硕博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论坛。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旭杰,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郭定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叶海涛主持开幕式。

王旭杰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大学签约共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是合力构建大党史党建工作格局的一个创新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统筹融合上海大学的独特底蕴和上海光荣之城的红色资源,不断推出上海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此次论坛他提出了三点期待:期待本次青年学者论坛能够通过学科的融合、思想的碰撞,有力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期待本次青年学者论坛能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们继续为上海党史研究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年士萍主持颁奖仪式并宣读获奖名单。本次论坛分为专家主旨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和硕博研究生专场三个部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与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分别作主旨报告。

杨凤城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融合发展意味着党史党建学科要寻找共同的议题、话题。党的建设不是“飞来峰”,它的问题由来有历史的渊源、脉络可以梳理,它的解决也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得到答案。同时,学科融合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他提出要以大历史观为方法论,审视和评价党的百年历史,要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关联起来,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探索接续起来,并强调要拥有整体意识和国际视野。

忻平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指南和价值旨归。它蕴含于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和早期革命实践中,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帷幕。它的形成,不仅强化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不断从“精神”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前进动力,引导实践、指导实践。但须注意的是,“精神”一定要放在历史的载体上、实体的载体上来进行挖掘和研究。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王金伟主持,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处副处长刘捷、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王国斌、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丰箫分别代表三个平行分论坛作汇报。

本次论坛围绕“学科融合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一主题,面向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等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征文,共收到有效来稿320篇,评选优秀论文76篇,不仅得到了各大高校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也吸引了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党务工作者参与,为加强青年学者的交流、培养学科新生力量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深度融合和自主创新。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