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雷霆不朽文——探寻毛泽东立下的不朽之言

作者:曹应旺    发布时间:2023-12-2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毛泽东早年就立志做“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仅立下了不朽之德和不朽之功,也立下了不朽之言。毛泽东立言始终有“本”“领”“实”“灵”“干”贯穿其中,集中反映了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奋斗的思想。

毛泽东立言之“本”

毛泽东在立言中始终重视一个“本”字。这个“本”字集中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本质联系: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之本。

从“本”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源来自马克思主义,把俄国革命的理论加进去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根源来自中华民族。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他批评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者,“连民族二字都不敢提”,而“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根源来自中国人民。1949年7月,毛泽东指出:“二十八年前甚至连共产党也没有。为什么过去没有的东西,今天会有呢?就是因为人民需要”“共产党是后来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

从“本”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对这个根本问题,毛泽东的回答是“为人民服务”。革命之初,他就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对人民有责任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从“本”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毛泽东向来认定,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根本在于依靠人民群众,是随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新中国的建设中,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立言之“领”

毛泽东立言的“领”字是和“本”字联系在一起的,即“本领”。毛泽东立言中“本”和“领”的关系,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毛泽东著作中,第一个关键词是“中国人民”,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是毛泽东概括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实,也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核心观点。

从“领”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毛泽东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责任。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到陕北后,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关系时强调:“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

从“领”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毛泽东阐明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就要重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提出通过调查研究搞清实际情况,走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思想方法问题。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了工作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提出采取“实际的具体的”“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在延安整风学习中,毛泽东写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他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立言之“实”

毛泽东早在湖南长沙读书时就在《讲堂录》中记下了他的老师杨昌济对“实”字的讲解:“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真精神,实意做事,真心求学”。

从“实”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实”,关键在于“是”。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批评“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从书本上讨生活”是要不得的,本本主义“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道:“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

从“实”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为什么要重视调查研究?因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搞清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决策。1930年5月,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41年3月,毛泽东指出:“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的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者是不会有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从“实”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做老实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要求共产党员要“做老实人”。他批评教条主义者“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徒有虚名并无实学”,恰似“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也是要求做老实人。他说:“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

毛泽东立言之“灵”

“灵”就是自主性基础上的灵活、灵动、灵敏。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灵活性就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

从“灵”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对抗大学员们说:“我们这里的战略战术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就是无论敌人用什么方法来进攻,我们都有一种办法对付,敌人用这一种方法打过来,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打过去。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等到敌人技穷了,我们便可以打胜它。”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的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毛泽东重视的“灵活”,不是背离时势的灵活,而是因时因势的灵活。

从“灵”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灵活”是主动性的表现,是主体能够独立自主时才能有的表现。毛泽东立言的“灵”字,根子上重视的是独立自主。毛泽东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继续存在,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独立自主立场上的和平外交。毛泽东时代的独立自主,为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灵”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生动活泼。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在政治局面上的表现就是生动活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到实行“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都体现了经济工作上“生动活泼”的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体现了文化工作上“生动活泼”的要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体现了统一战线工作上“生动活泼”的要求。这些建设时期“生动活泼”的要求,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军事工作上的“生动活泼”是完全统一的。

毛泽东立言之“干”

“干”字生动而深刻地体现在实践第一、不怕牺牲、只争朝夕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毛泽东是一位注重“干”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注重“干”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从“干”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第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结合,毛泽东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实际”的角度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来的,即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特点”的角度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来的,即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实践”的角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来的,即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三者角度虽不同,但内容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具体特点相结合,最终是要通过具体实践去解决问题,是要干起来、做起来、行动起来。

从“干”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不怕牺牲。中国革命敌强我弱,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去反抗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飞机加大炮,必然会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艰难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革命“干”成功,必须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正如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一诗所概括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赞美中国共产党人是干大事不怕牺牲的人。他在七大预备会议上回忆党的24年历史时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他在大会闭幕词中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先烈和前辈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干”出来的。

从“干”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只争朝夕。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中国的“一穷二白”,毛泽东反对慢吞吞地干、主张“只争朝夕”地干。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诗中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争朝夕”地干些什么呢?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就是要“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只争朝夕”疾步前行,也发生过急躁冒进的错误。但总体来看,如果没有“只争朝夕”地干,怎么能搞出“两弹一星”呢?怎么能使多数文盲家庭走出中学生、大学生,甩掉“文盲大国”的帽子呢?怎么能将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不足35岁提高到1975年的64岁,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呢?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12月25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