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任職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9-2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黨外人士參加中央人民政府並在其中擔任職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革命奮斗、共同創建新中國的實際進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會議選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位副主席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有3人,他們是宋慶齡(特別邀請人士)、李濟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張瀾(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56位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有27人。他們是何香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錫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張治中(特別邀請人士)、程潛(特別邀請人士)、柳亞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龍雲(特別邀請人士)、陳嘉庚(國外華僑民主人士)、馬寅初(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無黨派民主人士)、沈雁冰(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陳叔通(全國工商界)、司徒美堂(國外華僑民主人士)、傅作義(特別邀請人士)、張奚若(無黨派民主人士)、張難先(特別邀請人士)、馬敘倫(中國民主促進會)、高崇民(東北解放區)、沈鈞儒(中國民主同盟)、張東蓀(中國民主同盟)、黃炎培(民主建國會)、李燭塵(全國工商界)、蔡廷鍇(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彭澤民(中國農工民主黨)、章伯鈞(中國民主同盟)、李章達(中國人民救國會)、陳銘樞(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譚平山(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0月1日,沈鈞儒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聯系會議確定了政府各機構負責人名單。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央人民政府各機構負責人的任命。在政務院4位副總理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有2人,他們是郭沫若、黃炎培﹔15位政務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有9人,他們是譚平山、章伯鈞、馬敘倫、陳劭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王昆侖(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羅隆基(中國民主同盟)、章乃器(民主建國會)、邵力子(特別邀請人士)、黃紹竑(特別邀請人士)。政務院所轄4個委員會和30個部、會、院、署、行等機構中,擔任正職的共產黨員20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14人。他們是: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兼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人民檢察委員會主任譚平山、輕工業部部長黃炎培(兼)、郵電部部長朱學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交通部部長章伯鈞、農業部部長李書城(特別邀請人士)、林墾部部長梁希(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水利部部長傅作義(特別邀請人士)、文化部部長沈雁冰、教育部部長馬敘倫、衛生部部長李德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司法部部長史良(中國民主同盟)、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中國民主同盟)。

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各委、部正職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有權獨立負責地領導各自部門的工作,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得到良好的貫徹實行。新中國第一屆人民政府這種強大陣容,充分體現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的聯合政府的性質”,這對於團結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階級參加新中國的各項建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