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闇公舊居(重慶篇)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1-0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楊闇公舊居

楊闇公舊居內院

楊闇公舊居位於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正北街50號。

楊闇公舊居始建於清咸豐年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大小39間房屋,呈二進四重天井四合院布局,系典型的南方晚清懸山頂式民居青瓦建筑。樓閣地板、雕花門窗、土漆壁檐,每進辟大小天井各一,天井兩側建有廂房。該建筑面闊5間21米,進深52米。其中,正廂房為楊闇公誕生地,緊鄰的一個天井為楊家私塾。楊闇公幼年在此讀書,並在這裡度過了15個春秋,后在兄長影響下於上海求學,投身革命。清未時曾在此設“郵政局”。解放后,該舊居為雙江供銷社和農行使用。1991年,該舊居由潼南縣政府移交潼南縣文化局管理,同年底開始修繕工作,1992年4月竣工,江澤民為舊居題名。舊居恢復原貌后,在其中布置了楊闇公生平業績展覽,對外開放。2009年5月,向市民免費開放。2011年舊居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維修擴建,擴建后的舊居由楊家兩個大院和一個家祠合並而成,總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

楊闇公(1898—1927),名尚述、尚達,字闇公,又名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和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少年楊闇公在大哥楊劍秋(老同盟會員、曾任靖國軍川北游擊司令)、堂兄楊寶民(老同盟會會員、曾參加廣州起義和蔡鍔反袁斗爭、任靖國軍川北司令)等革命志士仁人的熏陶下,革命的思想開始萌芽。1913年,年僅15歲的他沖破封建家族的種種束縛,遠赴南京考入江蘇軍官教導團,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1917年他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道,回國后與吳玉章等在四川從事建黨工作。1924年1月,楊闇公與吳玉章在成都建立了“中國青年共產黨”。1924年9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任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領導四川各地黨組織革命斗爭。后兼任重慶地委軍委書記,與朱德、劉伯承、陳毅共同發動領導了順瀘起義。1927年三三一慘案后不幸被捕。面對軍閥的利誘和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受盡折磨,壯烈犧牲。楊闇公犧牲后,其兄妹、子侄不畏腥風血雨,前仆后繼,前后有12人參加了革命,故居也因此成為革命的搖籃。從第一次國內革命到解放戰爭時期,舊居一直都是黨在成、渝線上的一個重要的地下活動中心和交通聯絡站。地下黨利用舊居的“敞口廳”,以經營雜貨為掩護, 接洽、掩護、救治、護送了劉伯承、吳玉章、張聞天、羅世文、蘇幼農、黃岑生、穆青、程子健、張秀熟等地下黨重要領導人。在潼南黨組織的發展史上,解放前曾建立過5次支部、特支和縣委組織,其中3次都與這個舊居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舊居又被譽作“地下黨小川北的樞紐”。

楊闇公舊居與其墓一同於2000年9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楊闇公舊居與楊闇公烈士陵園一同於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楊闇公舊居於1999年3月被中共重慶市委國防教育領導小組、重慶市人民政府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重慶市國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