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論”淵源於馬恩的不斷革命論
        為什麼卻又導致了中國大革命的失敗呢?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1-13   
分享到 :

“二次革命論”淵源於馬克思、恩格斯的不斷革命論,為什麼“二次革命論”又導致了中國大革命的失敗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首先弄清楚“二次革命論”提出的意義與缺陷,以及“二次革命論”與陳獨秀右傾錯誤思想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恩格斯的不斷革命論,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改變了中共一大試圖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明確了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思想。應該說,在中國革命史上,“二次革命論”的提出不僅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必然,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第一,它使中國共產黨及時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綱領,從而動員了全國人民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推動了中國革命高潮的興起﹔第二,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一個重大步驟。盡管這種結合是初步的,其間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革命理論由空想變為現實。

誠然,由於中國共產黨尚處於幼年時期,“二次革命論”還存有嚴重的缺陷,這就是它沒有能根據變化了的條件去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修改其不適用的部分,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馬克思、恩格斯的不斷革命論,鑒於德國的具體情況,在論述無產階級如何參加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如何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時,並沒有強調無產階級的領導權,也沒有規定民主革命的非資本主義前途。相反,馬克思、恩格斯對德國的無產階級明確作了如下指示:(1)無產階級參加民主革命,只是“幫助資產階級盡快地取得統治權”﹔(2)民主革命的勝利成果“隻可能而且隻應當是資產階級共和國”。馬克思、恩格斯的這兩點指示,恰恰也被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恩不斷革命論的精髓全盤繼承下來了。如中共二大在論述二次革命思想時,也只是要求無產階級以“幫助”者的身分參加民主革命,並認定民主革命的勝利是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一個“真正民主共和國”。

應該說,上述兩點是不符合中國革命現實的。也正因這兩點不足,才導致了后來陳獨秀右傾錯誤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才使得“二次革命論”與陳獨秀右傾錯誤有一種扯不清的瓜葛。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