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2-12   
分享到 :

《東方紅》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在周恩來的倡議和主持下,集中全國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各方面著名藝術家和演員,集體創作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1964年7月,周恩來倡議創作一台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大型歌舞作品在國慶15周年演出,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民主革命時期28年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后來,這部大型歌舞定名為《東方紅》。在《東方紅》的創作編排過程中,從總體構思到具體內容,從每一句歌詞到每一段解說,都浸透著周恩來的心血。他多次審查並約有關人員談話,親自確定史詩的主題和重要情節,並審改朗誦詞。他要求《東方紅》要努力做到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把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結合起來,在創作上敢於打破框框、標新立異,注意藝術風格、藝術手法的多樣化,要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排練,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來自全國各地和部隊的專業、業余文藝團體三千多名演員參加演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等觀看了首演。此后,連續上演14場,場場爆滿,盛況空前。毛澤東也在10月6日觀看了演出。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由序曲、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萬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蔣家王朝、中國人民站起來、尾聲等章節場次組成,選取了中國革命歷史各個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革命歷史歌曲作為各場音樂的主題,以歌舞的形式概括地表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革命的偉大征程,重現了最具特征的歷史場面,塑造了眾多的英雄群像。1965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被拍攝成藝術影片,成功地搬上了銀幕,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東方紅》是新中國第一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在歌舞藝術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它以恢宏的氣勢、精湛的編排、優美的舞蹈、膾炙人口的歌曲,以及革命精神和藝術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藝術氛圍,使觀看者受到革命傳統與時代精神的雙重感染。其中一些著名的舞蹈和音樂流傳至今,帶給人們長久的美感和藝術享受。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