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當兵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2-25   
分享到 :

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為響應中共中央關於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興起了領導干部下連當兵的熱潮。“將軍當兵”便是其中影響較大的典型事例。

還在1957年5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強調縣級以上干部,包括黨的中央委員在內,凡是能夠參加體力勞動的,都應該每年抽出一部分時間參加一部分體力勞動,並可把它作為普遍開展整風運動的一項措施。1958年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上,發出了全體干部每年參加體力勞動一個月、解放軍軍官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號召。

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上述指示精神,於1958年9月20日作出干部下連當兵的規定。要求各級干部除年老、體弱、有病者外,每人每年至少要用一個月時間下連當兵﹔沒有當過兵或沒有做過基層工作的青年干部,第一次當兵的時間應為半年或一年。下連當兵的干部,應編入班、排,歸班、排長領導,在連隊過黨團生活,與士兵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作、同娛樂(即“五同”)。期滿時,連隊應對下放干部作出評定,干部本人應寫出一至兩篇有關連隊工作經驗的總結。按照這一規定,全軍從大軍區的領導到各級領導機關的廣大干部,都有計劃地下放連隊當兵鍛煉。

 

在這一活動中,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的是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在總政治部指示下達前的9月18日,他就和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將、干部部部長陳美藻少將以及10余名機關干部首批下連當兵。楊得志身著士兵服,佩列兵銜,背著背包到某部六連四班當兵。當兵期間,他和戰士一樣站崗放哨,一樣執勤訓練,一樣摸爬滾打,與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娛樂,同甘共苦,親密無間。10月19日,楊得志結束了一個月的士兵生活,四班給他的鑒定是“服從班長領導,遵守制度,團結友愛好,勞動觀念強,勤學苦練,四次射擊三次優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連還一致評他為“五好戰士”。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上將、沈陽軍區司令員鄧華上將等許多高級將領也先后下連當兵。

“將軍當兵”的事跡,在軍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人民解放軍不僅很快出現了干部下連當兵的熱潮,而且逐步發展為干部下連蹲點、機關干部下部隊代職等制度。深入基層的干部不僅同戰士堅持“五同”,而且幫助連隊解決實際問題,深受基層官兵的歡迎。1964年5月,中央軍委在轉發楊得志關於蹲點改造后進連隊的專題報告時批示:“高級干部下去蹲點,確實大有好處。既可以幫助下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又可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既可以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改進自己的領導作風,又可以起示范作用,帶動廣大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批示發出后,全軍迅速出現了深入基層,狠抓基層連隊建設的新氣象。

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先后有80多萬軍隊領導干部下連隊當兵、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對於改進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作風,密切官兵之間和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加強基層建設,發揚軍隊的光榮傳統,起到了積極作用。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