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
“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是指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以及教師宋一秀、夏劍豸、楊克明、高雲鵬、李醒塵、趙正義七人,在北京大學貼出的標題為《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麼?》的大字報,矛頭指向北京大學黨委和北京市委。這張大字報被毛澤東稱為“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
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攻擊北京大學黨委和北京市委大學工作部主要領導人宋碩、陸平、彭珮雲。大字報說,全國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可是北大按兵不動,冷冷清清,死氣沉沉,廣大師生的強烈革命要求被壓制下來,這裡有鬼﹔指責宋碩等人想把革命的群眾運動納入修正主義軌道,“引導”群眾不開大會,不出大字報,制造種種清規戒律,壓制群眾革命。大字報號召,打破修正主義的種種控制和一切陰謀詭計,堅決、徹底、干淨、全部地消滅一切牛鬼蛇神、一切赫魯曉夫式的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
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在北京大學內外引起強烈反響。5月25日下午,大字報貼出后幾小時,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蔣南翔來到北京大學。接著,國務院外事辦公室負責人張彥、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先后到北京大學,重申中央關於貼大字報要“內外有別”,運動要有領導地進行的精神,要求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紀律。北大黨委當夜緊急召開全校黨員大會,傳達中央和華北局領導的指示。指示精神的著眼點是公開張貼大字報違背了“內外有別”的原則。李雪峰提出可以將大字報撕下來,或者用新的大字報將之覆蓋起來﹔要求北大黨委把運動領導好。雖然有關領導沒有反對貼大字報,也沒有評論聶元梓等人大字報的內容,但對大字報及其作者的批評態度是很清楚的。
在這種情況下,康生背著在京主持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把大字報的底稿送給了在外地的毛澤東。毛澤東看到大字報后,決定向全國廣播。6月1日,毛澤東在這份大字報上寫了批語:“此文可以由新華社全文廣播,在全國各報刊發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學這個反動堡壘,從此可以開始打破。”6月1日晚8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送了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
6月2日,《人民日報》以《北京大學七同志一張大字報揭穿一個大陰謀》的通欄標題,全文刊登了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同時發表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污蔑北京大學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黨委是“假共產黨”、“修正主義的‘黨’”,號召“把他們打倒,把他們的黑幫、黑組織、黑紀律徹底摧毀”。八屆十一中全會期間,毛澤東於8月5日寫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針對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說:“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評論,寫得何等好啊!請同志們重讀一遍這張大字報和這個評論。”同一天,毛澤東在《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中加寫下了一段批語:“危害革命的錯誤領導,不應當無條件接受,而應當堅決抵制,在這次文化大革命中廣大革命師生及革命干部對於錯誤的領導,就廣泛地進行過抵制。”
北京大學第一張大字報在全國引起廣泛震動,它直接導致北大黨委和北京市委成為運動中最先被沖垮的黨組織,由此開了“踢開黨委鬧革命”的先例,“文化大革命”急劇升級。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