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的談話
在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已經推向全國,改革開放的呼聲愈來愈強烈時,鄧小平於1978年9月到東北三省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對解放思想和沖破“兩個凡是”的禁區,對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生產力,又作了一次重要的思想發動。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鄧小平在結束對朝鮮的訪問后,專程視察了東北三省,回京途中又視察了唐山市和天津市,先后考察了本溪、鞍山等工業重鎮和大慶油田、鞍鋼、開灤煤礦等大型企業。視察途中,他多次發表談話,進一步批評“兩個凡是”,反復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大膽改革管理體制。
在視察大慶油田后,鄧小平對大慶和黑龍江省委的同志著重談了管理體制的改革問題。他指出:“從總的狀況來說,我們國家的體制,包括機構體制等,基本上是從蘇聯來的,人浮於事,機構重疊,官僚主義發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這樣。”“有好多體制問題要重新考慮。總的說來,我們的體制不適應現代化,上層建筑不適應新的要求。過去講發揮兩個積極性,無非中央和省市,現在不夠了,現在要擴大到基層廠礦,要加強基層企業的權力。”
在聽取吉林省委的工作匯報后,鄧小平指出:“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關鍵還是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政治問題,是思想問題,也是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現實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多少年來,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們的腦筋開動得也不夠,這些年來思想僵化了。”“思想僵化,就不可能實現四個現代化。”“世界天天發生變化,新的事物不斷出現,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我們關起門來不行,不動腦筋永遠陷於落后不行。”“怎麼樣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是個大問題。‘兩個凡是’不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這樣搞下去,要損害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我們現在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有好多條件,毛澤東同志在世的時候沒有,現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據現在的條件思考問題,下決心,很多問題就提不出來,解決不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在聽取遼寧省委的匯報,詢問農村政策調整和鞍鋼、沈陽冶煉廠、撫順煤礦等企業的生產情況后,鄧小平主要談的還是實事求是和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他強調指出:“不恢復毛主席樹立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四個現代化沒有希望。我們要根據現在的國際國內條件,敢於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千萬不要搞‘禁區’。‘禁區’的害處是使人們思想僵化,不敢根據自己的條件考慮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歸根到底要發展生產力。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要提倡、要教育所有的干部獨立思考,不合理的東西可以大膽改革”。
在視察鞍鋼后,鄧小平對發展生產力和改革的問題講得更為迫切和堅決。他說:“社會主義要表現出它的優越性,哪能像現在這樣,搞了二十多年還這麼窮,那要社會主義干什麼?我們要在技術上、管理上都來個革命,發展生產,增加職工收入。要加大地方的權力,特別是企業的權力。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開動機器,不要當懶漢,頭腦僵化。以后既要考慮給企業的干部權力,也要對他們進行考核,要講責任制,迫使大家想問題。現在我們的上層建筑非改不行。”
9月20日,在即將結束這次視察的回京途中,他對天津市委的負責同志談到:“我走了幾個地方,一再講就是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不要當懶漢,要從實際出發。”
鄧小平的上述談話,立即在廣大干部中激起巨大反響。許多同志感到:粉碎“四人幫”以來,各個領域的撥亂反正雖然已經開展,但在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上的確存在不少禁區,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破思想僵化,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我國雖然已經進行了2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但社會生產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仍然受到很多束縛,必須對現行的經濟管理體制進行大膽改革,通過改革加快發展生產力,開辟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人們這時所關注的,已不僅僅是如何揭批“四人幫”的謬論,而是在撥亂反正的實踐中如何解放思想,切實端正黨的思想路線,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也不僅僅是如何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加快我國的建設速度,而是怎樣適應現代化的要求,通過改革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為黨在指導思想上實現歷史性轉變創造了條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