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記者採訪十三大熱烈交談感受

作者:徐耀中    發布時間:2013-01-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在等待進入十三大閉幕式會場的中外記者休息廳裡,數百名新聞界同行利用這難得的聚集機會,二人成伴、三人成眾、四五成群,熱烈地攀談起來,採訪者在互相採訪。

改革、開放是中共十三大的主題歌,也是中外記者這次交談的主要話題。

這次大會允許外國記者採訪,會上雲集了中外記者400多名。大會新聞發言人朱穆之共舉行了5次記者招待會,大會新聞中心還安排了5次黨代表同記者的會見,中外記者對此都很滿意。經濟日報的記者詢問日本共同社記者土塚越敏彥對採訪十三大的感受時,這位日本記者回答說:我也參加了十二大的採訪,十三大與十二大比有明顯的進步,當時不讓外國記者聽會,會議期間一共隻開了3次新聞發布會,記者了解會議情況要靠聽廣播。這次不同了,採訪的記者多了,光共同社就有5名。這時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從旁補充說,參加採訪的常駐北京的外國記者有100多名,特地趕來採訪的也有100多名,電視攝影採訪的就有24家,其中隻有2家是中國內地的。土塚越敏彥繼續說,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也組織得不差,回答問題很坦率,我們從中得到了不少新聞。我們感到中國變了,變得更開明、更有信心了。

幾個中國記者和滿頭白發的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裡談得甚歡,大家請他談談採訪十三大的看法。他說,他這次是為寫作《新的長征》一書而順道採訪十三大的,會議的工作報告強調了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的改革,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改革已邁出很大的步子,估計在政治領域裡的改革會碰到困難,出一些問題,但相信也會取得進步。他認為中國黨的領導班子年輕化很必要,他同意鄧小平同志的意見,要搞改變,就是改變人員和領導班子。一位中國年輕記者問他,你年齡這麼大了,現在還是記者嗎?他幽默地看看周圍說:我找不出比我年歲更老的人了,今年已78歲了。引起大家一陣驚嘆。他接著說:我年輕時當記者,現在還是記者,我是一輩子都當記者。但現在年齡畢竟大了,跑不動了。

美國《時代周刊》的記者吉米主動為我們當翻譯,找到了據說是此行中年歲最大的一位女記者採訪。她是英國倫敦一家日報的記者。她告訴我們,1973年召開黨的十大時她正在北京當記者,住新僑飯店,當時消息封鎖,不讓外國人知道,到會議結束時,中國新聞媒介才加以報道。這次能讓她參加會議採訪,到人民大會堂旁聽報告,最重要的是能讓她同外國同行通過新聞發布會直接同代表接觸,同有血有肉的人交談,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大會的報告講繼續開放、講改革,要黨政分開等,這很有意思。

我又擠到解放軍報等記者的交談堆中,請塔斯社記者柯利夫舍葉夫對中蘇進行的改革作一些比較。他說,蘇中兩國情況不一樣,改革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不同點例如中國農民佔80%,蘇聯隻佔30%﹔蘇聯改革是從政治體制改革開始再搞經濟改革,中國改革是先搞經濟體制改革,再開始搞政治體制改革。共同點是兩國都在積極進行內容廣泛的改革。他認為中國的改革在十三大后動力會更大,步子邁得會更快。

香港成報的記者說,中國將採用公務員制度,這確實很好﹔執政黨自己提出黨政分開,這是很不容易的。

交談中,有位中國記者說起昨晚北京下了今冬以來第一場大雪。在場的一位日本記者說:中國有句成語“瑞雪兆豐年”,願這場大雪給中國帶來好兆頭:誕生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政治體制改革有一個好的開頭,經濟體制改革有一個好的深入……

不少記者相約,到十四大時再來中國採訪,說那時的中國改革的進步會更大,開放的程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