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福建篇)
![]() |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虎嶺山北側。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籌建,1986年正式動工,1989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展出。佔地面積約25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是一座全面展示閩西革命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翻開中國革命史,閩西留下了光輝壯麗的篇章,閩西7個縣(市、區)都是中央蘇區縣,是中央蘇區中心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和國的搖籃,是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地。1926年閩西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28年龍岩后田暴動是福建省農民武裝暴動的先聲。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閩西召開的古田會議成為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50多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總結、創造了對於中國革命有著重要意義的經驗。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閩西人民緊跟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20多年革命火種不滅,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從未中斷,贏得了“紅旗不倒”的光榮贊譽﹔眾多閩西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告別親人,離開家鄉,浴血奮戰在長征路上、抗日戰場和解放戰場。這塊紅色的土地培養出眾多優秀兒女,閩西走出了4位黨和國家領導人、68位開國將軍、100多位省、部、軍級以上領導干部。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和閩西革命烈士紀念館所陳列的內容,記載著1919年至1949年閩西這段輝煌厚重的革命歷史。
2010年,“兩館”陳列改版。室內改版主要分為一樓“紅色閩西”陳列展覽,設有“紅色星火、燎原閩西”、“紅色土地、開創偉業”、“紅色理論、閩西奠基”、“紅軍故鄉、長征起點”、“紅旗不倒、走向勝利”、“紅色搖籃、功在千秋”六個部分。重點展示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閩西進行革命實踐和閩西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二樓展覽設置了“閩西英烈”、“閩西紅土名人”、“中央蘇區•福建”,著重表現閩西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同時,還按龍岩中心城市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的定位對“兩館”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改造。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於1995年8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公布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