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湖北篇)
![]() |
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陵園路21號。
1959年鶴峰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土地革命時期在湘鄂邊蘇區犧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2004年至2009年又進行了改建、擴建,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前有進園牌坊、星火廣場、賀龍銅像、烈士祠,中部矗立有紀念碑,通高15.4米,正面刻“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刻有紀念碑文。山頂為陵園烈士主墓區,安葬著段德昌、王炳南、賀英烈士的忠骨。
段德昌(1904-1933),湖南省南縣人,192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紅6軍軍長、紅9師師長,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1933年5月1日,在第三次“肅反”中被誣為“改組派”,錯殺在金果坪江家村。1945年,中央給段德昌恢復了名譽。1952年,毛澤東主席為段德昌烈士的家屬簽發了第1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1953年,其子段傳新持中央組織部給中共鶴峰縣委的介紹信,在巴東金果坪找到了段德昌被關押的民居房東和犧牲后掩埋現場的目擊者,確認了段德昌烈士的墳墓,並將其遺骸移葬鶴峰下坪。1962年,再次將其遺骸遷葬鶴峰縣城滿山紅烈士陵園(現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
王炳南(1892-1933),湖南省桑植縣五裡橋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春參加工農革命軍,成為賀龍創建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助手。后任紅4軍第1路指揮、紅2軍團第4師師長、紅3軍獨立師第1團團長、紅3軍9師參謀長。在第三次“肅反”中被誣為“改組派”,於1933年6月20日夜,在麻水板栗樹坪被害。王炳南遺骸於1982年移葬於鶴峰縣城滿山紅烈士陵園。
賀英(1886-1933),女,原名賀民英,乳名香姑,湖南省桑植縣人。1928年春,賀英率部1000多人參加洪家關聚義,是湘鄂邊蘇區重要軍事干部之一。1933年5月5日深夜,團防覃福齋帶300多人在叛徒引領下偷越大山,於6日凌晨突然包圍賀英游擊隊駐地洞長灣,哨兵鳴槍告急被敵打死。賀英、徐煥然一邊阻擊敵人,一邊指揮游擊隊和家屬撤退,戰斗中,賀英中彈壯烈犧牲,時年47歲。賀英遺骸於1962年移葬鶴峰縣城滿山紅烈士陵園。
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於2005年4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