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臨時中央在福建為什麼
要開展反對“羅明路線”的斗爭?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2-16   
分享到 :

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開始之前,中共臨時中央於1933年1月從上海遷到中央根據地瑞金,即在根據地內全面地貫徹其“左”傾錯誤方針,並為此打擊了一大批堅持正確意見的、有實際經驗的領導干部。從2月開始,他們在福建開展反對所謂“羅明路線”的斗爭,更加強化了“左”傾錯誤在中央根據地的統治。

羅明當時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書記。1932年8月,毛澤東在同羅明談話時指出,福建應加緊開展廣泛的地方游擊戰爭,配合主力紅軍的運動戰,以便主力紅軍能夠集中兵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指出,在上杭、永定、龍岩老區開展游擊戰爭,牽制和打擊駐漳州和廣東的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這對於粉碎敵人的“圍剿”,保衛中央根據地十分重要。羅明在省委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談話的精神,並採取了切實貫徹的措施。1933年1月21日,羅明就長汀、連城、新泉的工作,向省委寫了《對工作的幾點意見》的報告,認為紅軍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展,以鞏固和擴大閩西根據地。處在根據地邊緣區的地方武裝應先打擊當地的地主武裝,對國民黨正規軍不要硬打,要採取游擊戰、運動戰,從打小仗中來鍛煉和提高紅軍的戰斗力。他主張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大紅軍,不能一味削弱地方武裝去“猛烈擴大紅軍”。對邊緣區、新區工作的指導應不同於鞏固的中心區域,不能把中心區域的工作方式千篇一律地照搬到邊緣區、新區來。羅明的上述主張,是從閩西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正確意見。但臨時中央主要負責人錯誤地認為這是取消主義的逃跑退卻路線。中央局決定“在黨內立刻開展反對以羅明為代表的機會主義路線”,並撤銷其省委代理書記的職務。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