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早期組織各項工作的開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2-16   
分享到 :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后,有組織、有計劃地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開展工人運動,努力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1920年9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將《新青年》改為黨的公開理論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隨后,又創辦半公開的刊物《共產黨》,介紹革命理論和黨的基本知識,推動建黨工作的開展。上海的黨組織還起草了《中國共產黨宣言》,闡明中國共產主義者關於實現共產主義新社會的理想,提出消滅私有制,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廢除舊的國家機關,消滅階級的主張。宣言還提出:無產階級要建立新社會,就要團結起來,開展階級斗爭,“用強力打倒資本家的國家”,鏟除資本制度﹔就要“組織一個革命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用革命的辦法造出許多共產主義的建設法”。這個宣言沒有散發到社會上去,但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表達了中國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主張。

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採取出版報刊、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利用學校講壇等多種形式,建立並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陣地。如武漢有《武漢星期評論》,濟南有《勵新》半月刊,廣州有《廣東群報》,長沙有俄羅斯研究會等。

上海、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其中,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譯本。這部重要著作的翻譯出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與此同時,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採取多種方式,有計劃地開展對工人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出版工人刊物,如北京的《勞動音》、上海的《勞動界》和廣州的《勞動者》等。這些刊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結合工人生活和斗爭的具體事例,深入淺出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刊登工人來稿,用他們的親身經歷揭露中外資本家對工人的壓迫和剝削,訴說工人的要求,在工人中引起廣泛的共鳴。

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工人中開展活動時,利用“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名義,把創辦各種勞動補習學校放在重要地位。北京的黨組織在長辛店創辦勞動補習學校,上海的黨組織在小沙渡創辦工人半日學校,其他各地的共產黨組織也分別創辦工人夜校、補習學校、識字班等。它們從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著手,進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宣傳工作,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注意培養工人骨干,為成立工會組織打下了基礎。

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號召工人積極團結和組織起來。《勞動界》發表文章指出:工人是替世界上謀幸福的人,“這樣神聖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資本家壓迫了!真是可惱!我們此時應當要去抵抗他,我們此時就應該要有團體。但是團體,不是挂塊招牌就是團體,必須以公共集合的團體,做公共的事情”。1920年11月21日,上海機器工會成立。這是在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建立的第一個工會組織。機器工會會員、其他工人團體的代表和來賓近1000人參加了成立大會,孫中山、陳獨秀等到會祝賀並講話。大會通過工會簡章,決定出版《機器工人》刊物,並同北京、天津等地的機器工人建立聯系。世界工人聯合會執行部總干事給上海機器工會來信表示支持。12月,上海印刷工會成立,會員有1300多人,並創辦《友世畫報》對工人進行宣傳。畫報的主筆和投稿人都是印刷工人。

1921年五一勞動節,長辛店鐵路工人舉行慶祝大會,通過組織工會的決議。5月5日,漢口人力車夫為反對車行加租,在武漢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舉行罷工。罷工工人散發傳單,提出“奮斗、爭自由、爭人格”的口號。長沙、濟南、廣州的一部分產業工人和手工業工人也建立工會,逐步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

為了團結教育革命青年,1920年8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建團工作首先在外國語學社的學生中開展。外國語學社是上海黨組織創辦的一所培養干部的學校,吸收上海、湖南、浙江、安徽等地的青年入學,學習外語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同時參加一些革命活動。上海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后,發展的第一批團員有羅亦農、劉少奇、任弼時等,后來他們被送到蘇維埃俄國留學。上海的社會主義青年團還向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者發出青年團章程,要求各地建團。在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北京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於1920年11月成立。它組織團員、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並到天津、唐山的工礦中開展工作,努力同工人階級相結合。后來,武漢、長沙、廣州、天津等地也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旅法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后,多方面了解國際工人運動的狀況和經驗,利用歐洲的方便條件大量收集、閱讀和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在旅法的中國學生和勞工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旅法的共產黨組織成為聯系旅歐各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革命者和進步學生的中心,並於1922年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旅歐支部。旅歐的黨組織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干部,其中有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李立三、陳毅、向警予、朱德、李富春、王若飛、陳延年、蔡暢、聶榮臻、李維漢、鄧小平等。他們后來成為黨的杰出領導人。

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所開展的工作,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革命的知識分子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深入工人群眾,參加實際斗爭,在思想感情上發生深刻的變化,逐步鍛煉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與此同時,工人群眾開始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提高階級覺悟,從中也涌現出一批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