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運動的繼續高漲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2-26   
分享到 :

黨的二大對工人運動給予密切關注。大會通過的《關於“工會運動與共產黨”的議決案》要求:各地黨組織集中力量組織產業工人工會,如鐵路、海員、五金、紡織工會等﹔工會工作必須把工人階級的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工會應該為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勞動條件而努力﹔同時還必須領導工人開展政治斗爭。

黨的二大后,工人運動繼續高漲。在此期間,工人運動表現出以下特點:(一)工人階級在自己政黨的領導下覺悟迅速提高,罷工從主要是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而進行的經濟斗爭,發展到主要是為爭自由、爭民主權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而進行的政治斗爭。(二)工人的組織程度明顯提高,出現了地方總工會和產業總工會。中國工人階級日益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的重要政治力量。

1922年8月,直系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宣稱要重開國會,制定憲法。黨利用這個機會,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提出勞動法大綱,要求國會通過,並且動員全國工人廣泛開展勞動立法運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提出的勞動法大綱,包括勞動立法的四項原則(即保護工人政治上的自由,改良經濟生活,參加勞動管理,對工人實行勞動補習教育)和勞動立法大綱19條(主要內容有:承認勞動者有集會結社、同盟罷工、締結團體契約等權利,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保護女工、童工,保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等)。勞動法大綱得到各地工人的熱烈擁護。這次勞動立法運動,對推動工人運動的繼續高漲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2年下半年,罷工高潮在全國各地普遍興起。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總部(1922年8月從上海遷到北京,主任為鄧中夏)和各地分部所在地為中心,形成幾個罷工重點地區。其中,北方區、武漢區和湖南區的工人運動發展迅速,成績比較顯著。

北方區的工人運動,特別是鐵路工人的罷工斗爭發展很快。第一次直奉戰爭后,直系軍閥吳佩孚控制北京政府,原來的交通系內閣倒台。吳佩孚為了籠絡工人,標榜“保護勞工”。黨組織利用這個機會,積極進行合法斗爭。吳佩孚為了清除其政敵交通系的勢力,在北方六條鐵路設立稽查員,調查交通系的活動及其骨干人物的情況。黨組織選派黨員擔任稽查員,以此為掩護積極開展工人運動。此后,罷工風暴很快席卷北方各條鐵路線。其中,京漢路長辛店工人罷工,京奉路山海關鐵廠和唐山制造廠工人罷工,京綏路車務工人罷工,正太路工人罷工,都取得了部分勝利。

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除繼續幫助各廠礦企業的工人組織工會外,開始著手組織地方總工會和產業總工會。首先成立的地方總工會是武漢工團聯合會,不久擴展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它由28個工會組成,共有3萬多名會員。隨后成立的湖南省工團聯合會由14個工會組成,會員4萬人。漢冶萍總工會是當時最大的產業總工會,由漢冶萍公司所轄漢陽、大冶、安源各個廠礦企業的工會組成,有會員3萬多人。

在風起雲涌的罷工斗爭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產生了重大影響。安源路礦是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和由湖南株洲到萍鄉安源的株萍鐵路的合稱。該企業是德國、日本資本控制的漢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共有工人1.7萬人。工人們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與壓迫,勞動條件差,生活非常困苦。

湖南黨組織非常關心安源路礦工人的疾苦。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書記毛澤東兩次到安源調查,向工人進行宣傳。年底,湖南黨組織派李立三等到安源開展工作。1922年2月,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到7月間,黨員發展到10余人。同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李立三被推選為俱樂部主任。9月初,毛澤東再次來到安源,對罷工作了部署。接著,黨組織又派劉少奇到安源,加強對罷工的領導。9月12日,李立三主持召開安源支部會議,並成立罷工指揮部,由李立三任總指揮,劉少奇任俱樂部全權代表。同時,還成立偵察隊等組織,以負責維持罷工期間的秩序。

經過充分的准備,安源路礦工人於9月14日舉行大罷工。俱樂部發表《萍鄉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權利、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發清欠餉、廢除封建把頭制等17項要求。這次罷工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工會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持。

安源路礦當局在工人罷工后,極為恐慌,玩弄各種陰謀詭計對罷工進行破壞,甚至懸賞銀洋,密遣暗探,陰謀刺殺李立三。工人們得知這一情況后,發誓“俱樂部主任若被害,當使路礦當局全體職員不得生離安源”﹔同時加強戒備予以保護,使路礦當局的陰謀無法得逞。路礦當局迫於工人罷工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於9月18日派出全權代表,同工人俱樂部的代表正式簽訂有13款內容的條約,接受工人們提出的要求。

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取得完全的勝利。條約簽字的當天,工人俱樂部舉行了罷工勝利慶祝大會和游行。俱樂部在發表的上工宣言中表示:“從前是‘工人牛馬’,現在是‘工人萬歲,!我們的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從今日起,結緊團體,萬眾一心,為我們自己權利去奮斗!”罷工的勝利,提高了黨組織在工人群眾中的威信,擴大了黨的影響。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

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軍閥對全國工人運動的迅猛發展極為仇視,伺機進行鎮壓。1922年10月,開灤五礦工人舉行大罷工,遭到英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軍閥的聯合進攻。

開灤五礦包括唐山、趙各庄、林西、馬家溝和唐家庄等五個礦區,原由中國官僚資本興辦,后借用英國貸款,改為中英合辦,實際上完全由英帝國主義者控制。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和最早採用新式技術開採的煤礦,礦工共約4萬人。這樣一個設備比較先進的煤礦,對礦工說來卻是人間地獄。礦工們工資很低﹔工作時間很長,每天要勞動16小時以上﹔工作環境惡劣,礦井缺乏起碼的安全設施,以致塌頂、起火、中毒、瓦斯爆炸等事故經常發生。

1921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曾制定唐山地區同盟罷工計劃,准備在1922年秋,發動唐山、豐潤、灤縣、灤南和秦皇島等五個地方的鐵路、礦山和工廠的工人,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罷工。不久,中共北京地委成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羅章龍等人,先后深入到唐山和開灤煤礦了解工人的勞動生活狀況,舉辦工人夜校,組織工會,領導工人開展斗爭,並很快建立唐山京奉路制造廠職工會,由鄧培任會長。1922年8月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鄧中夏在視察開灤煤礦工人的罷工准備工作后,立即決定派人加強對罷工的組織和指導。

1922年9月間,開灤五礦先后成立工會。10月15日,中共唐山地委召開由各廠礦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組織聯合斗爭以及罷工的策略問題。10月16日,在開灤五礦工人聯合會的組織下,唐山礦、林西礦、趙各庄礦和秦皇島碼頭工人的八位代表,向礦務局遞交請願書,提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等六項要求。10月19日,在中共唐山地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下,成立了罷工領導機構--開灤五礦同盟罷工委員會。它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和中共唐山地委成員羅章龍、王盡美、鄧培等人,以及各礦工人代表20多人組成。

開灤礦務局對工人提出的要求採取“堅不退讓”的拒絕態度。但又害怕工人罷工,便採取“一手持棍,一手持糖”的兩面策略,企圖用武裝威脅和小恩小惠誘騙工人的辦法,實現破壞和扼殺罷工的目的。10月22日,當工人俱樂部正在召開各礦代表會議討論罷工的具體問題時,林西礦的六名工人代表因請願被礦方無理扣留。代表們對此感到極大的憤怒,決定從10月23日起,舉行五礦同盟大罷工。

10月23日晨6時,唐山礦、林西礦、唐家庄礦、趙各庄礦和秦皇島碼頭的工人同時宣布罷工。隨后,唐山啟新洋灰公司、華新紡紗廠以及馬家溝礦的工人,舉行同情罷工。參加罷工者近5萬人。

罷工開始后,罷工委員會以五礦俱樂部的名義向全國各界發表總罷工宣言,控訴英國資本家虐待工人的行徑,述說工人的悲慘生活,呼吁全國工人和社會各界對罷工予以聲援和支持。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迅速發動各地工人團體以發表通電、捐款捐物等形式,對開灤五礦的工人罷工斗爭予以支持。在中共北京地委的指導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北京開灤礦工罷工經濟后援會,同時發表宣言,組織人員上街募捐,舉行示威游行。各地工會紛紛發表通電,對這次罷工予以聲援。到罷工結束時,各地工人和各界人士的捐款累計達3萬多元。

罷工爆發后,礦務局和軍閥政府勾結,急調軍警3000多人實行武力鎮壓。英帝國主義派出武裝直接參與鎮壓。10月26日,軍警向罷工工人開槍,制造了重傷7人、輕傷57人的流血慘案。開灤五礦工人俱樂部和啟新洋灰公司工會隨即被查封。罷工領導人有的被逮捕,有的受到監視。

開灤五礦大罷工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再次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這次大罷工是繼香港海員罷工之后,又一次規模很大的直接反對帝國主義的工人斗爭,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