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紅軍第二、四方面軍北上甘南
為三支主力紅軍會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發布時間:2013-03-19
分享到 :
1936年7月初,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克服了張國燾的分裂陰謀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開始了北上甘南的行動。當時,紅四方面軍編為左、中、右三個縱隊,分別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左縱隊由朱德率領,經東谷、西青寺、阿壩向包座、班佑前進﹔中央縱隊由徐向前率領,經壤塘、查理寺、毛兒蓋向包座前進﹔右縱隊由董振堂率領,經卓克基、馬塘向毛兒蓋、包座前進。紅二方面軍組成兩個梯隊,先后由甘孜出發,在紅四方面軍左縱隊之后跟進,經西青寺、阿壩、包座向哈達鋪前進。在北上途中,必須通過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鬆潘草地。紅軍進入草地后,糧食十分缺乏,朱德親自帶領紅軍戰士挖野菜、摘野果充飢。廣大指戰員以堅強的革命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通過了茫茫數百裡的草地,於8月上旬勝利到達班佑、包座地區。
在此期間,中共中央極為關懷紅二、紅四方面軍,先后於7月13日、7月22日、8月1日和8月3日,四次電示紅二、紅四方面軍,北出草地后應迅速出至甘南“達到三個方面軍的大會合。”
中共西北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從8月上旬開始行動,到9月中旬,經過岷洮西戰役和成徽兩康等戰役先后攻佔了甘南的一些地區和縣城,使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南地區初步站住了腳,在戰略轉移中獲得了一個休整的時機。
與此同時,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和第十五軍團於8月底由豫旺堡、同心城、黑城鎮地區出發南下,以策應二、四方面軍北上行動。
這樣,紅一方面軍和紅二、紅四方面軍就形成了南北呼應、夾擊敵人的有利態勢,為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造成了有利條件。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