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認定有五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了遵義會議?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3-26   
分享到 :

論及出席遵義會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先要弄清遵義會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組成人員,特別是遵義會議前最后一次中央全會——六屆五中全會后的常委組成。中共六屆一中全會即選出政治局委員和常委,但其后組成人員變動較大。至1931年1月10日,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后的一次政治局會議決定: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為常委,陳郁、盧福坦、徐錫根為候補常委。會后張國燾到鄂豫皖根據地,因向忠發叛變,周恩來要到中央蘇區。該年9月,在陳紹禹赴蘇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前,組成了由秦邦憲負總責,張聞天、康生、陳雲、盧福坦、李竹聲等六人組成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它因未經正常手續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故稱“臨時中央”。據《張聞天傳》所載,1931年9月,臨時中央政治局先由秦邦憲、張聞天、康生、盧福坦、劉少奇、黃平、王雲程等共九人組成,秦、張、康、盧任常委,至1932年3月,盧福坦出,陳雲才進常委。

1933年初,以秦邦憲為首的臨時中央局遷入中央蘇區后,直接領導中央蘇區的工作,並與中央蘇區原來以周恩來(任書記)、項英、毛澤東、任弼時等人組成的蘇區中央局合並,約在是年6月成立中共中央局,至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成立書記處。現在一般學者無法看到六屆五中全會記錄或組織決議材料,而據透露的檔案材料載,張聞天說過:六屆五中全會前,博古曾將書記處名單電告共產國際,請示意見。共產國際將名單中的洛甫去掉,增加王明、張國燾。但后來因工作需要,博古還是讓原先未列入名單的洛甫和陳雲進入了書記處。中共七大《預選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候選名單簡歷表》中,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均填寫1934年五中全會任書記。這樣,據考析,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后中央書記處書記(即常委),成員大致為:博古、周恩來、張聞天、陳雲、王明、張國燾、項英。

出席遵義會議的書記處書記(又稱作常委),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陳雲四人。其中前三人作為書記處書記(常委),分別擔任黨、政、軍主要職務,在遵義會議上,又分別作主報告、副報告和“反報告”。他們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出席遵義會議,是很清楚的,也沒有爭議。有關陳雲出席遵義會議時的身份是政治局常委(即書記),論者一般不大注意。《陳雲同志偉大光輝一生》一文中說:陳雲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9月被指定為臨時中央成員﹔1932年3月任中共臨時中央常委、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紅軍長征中,他先擔任后衛軍團五軍團的中央代表,后改任中央縱隊政委。進入遵義后,他任遵義警備司令部政委。這從《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中亦可得到印証。陳雲出席遵義會議時的身份確實是政治局常委。

出席遵義會議的政治局常委,除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陳雲四人外,會議結束后又增加了毛澤東。毛澤東出席會議時是政治局委員,會上他被補選為常委。這是遵義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