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當起義舊址(甘肅篇)
![]() |
兩當舊址 |
兩當起義舊址位於隴南市兩當縣城關鎮南街20號(張家大院上一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組織在西北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等領導發動的兩當起義(又稱“兩當兵變”)就是其中之一。
1929年起,中共陝西省委先后派李秉榮、李特生、習仲勛等中共黨員到楊虎城部陝西騎兵第3旅2團2營開展兵運工作。1930年4月,經陝西省委同意,該營建立了黨委,李秉榮為書記﹔1930年冬,李特生續任書記﹔1931年部隊駐防鳳翔習仲勛任書記,下設3個團支部。1931年春,該旅旅長蘇雨生叛變楊虎城,黨組織發動全營官兵,繼續留在楊虎城部下。部隊番號改為17路軍警備第3旅2團1營。陝西省委又派呂劍人、劉書林、陳雲樵等到該部加強兵運工作。1932年3月,營黨委准備利用該營即將從駐地鳳縣、兩當出發前往徽縣換防之機發動起義,拉出武裝。陝西省委同意執行起義計劃,並派出省委軍委書記劉林圃為特派員,傳達省委指示和協助領導這次起義。在鳳縣,營黨委會議決定,起義發動時間定在換防中,地點定在甘肅兩當縣城。起義后部隊去向是前往旬邑縣與劉志丹率領的革命武裝會合。
1932年4月1日下午,部隊到達兩當縣城集結。2日零點,起義開始,參加起義的官兵擊斃了頑抗的敵對分子,解除了反動勢力的武裝。習仲勛等起義領導人在兩當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起義部隊迅速轉移。隨即,參加起義的300多名士兵在兩當縣城北窯溝渠旁集合,並連夜沿兩當河北上,於當日到達兩當太陽寺,部隊在此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選舉許天潔為支隊長兼三連連長,劉林圃任政委,習仲勛任隊黨委書記,呂劍人為第1連連長,高瑞岳為第2連連長,左文輝為第3連副連長。當天下午,起義部隊從太陽寺出發后,經過甘肅天水利橋鄉、陝西寶雞縣、千陽縣、麟游縣、甘肅靈台縣繼續北上。途中,與敵人激戰多次后兵力受到損失,到達陝西永壽縣岳御史村駐扎時,被當地土匪王結子的部隊包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打散。
兩當起義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在甘肅地區領導的一次重要武裝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步驟、有目的、成功的軍事斗爭,為黨的兵運工作的開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力地策應了陝甘邊武裝斗爭的開展。
2006年9月,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9月,被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甘肅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 |
兩當兵變舊址位於縣城南街 |
![]() |
太陽寺大槐樹 |
兩當兵變舊址為三進院明清建筑,總佔地面積1439.65平方米,該院為習仲勛等老一輩子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動兵變時部隊部扎的地方 |
![]() |
中院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