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瓦窯堡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5-07   
分享到 :

瓦窯堡會議舊址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出席和列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李維漢、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張浩、鄧穎超、吳亮平、郭洪濤等。張聞天主持會議。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並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

會議開始后,張聞天作關於政治形勢和策略問題的報告,張浩作關於共產國際七大精神的傳達報告。而后,與會者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討論中,圍繞民族資產階級有沒有可能抗日的問題,發生了爭論。毛澤東在主題發言中分析各階級對抗日的態度,明確提出民族資產階級在亡國滅種的關頭有參加抗日的可能,甚至連大資產階級營壘也有分化的可能。他提出我們要從關門主義中解放出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會議還討論了新形勢下的軍事戰略問題。12月23日,毛澤東在會上作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報告。同日,會議通過《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

12月25日,會議通過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后結束。12月27日毛澤東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瓦窯堡會議決議及毛澤東的報告,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決議指出,最廣泛的反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應當是下層的,而且應當是包括上層的。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對於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和利用地主買辦營壘內部矛盾的可能性問題,作了精辟的分析。

為了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決議和報告批評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同時及時提醒全黨記取歷史上發生過的實行統一戰線政策時的右傾錯誤的教訓。認為,共產黨在抗日統一戰線內部,既要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又要堅決不動搖的同一切動搖、妥協、投降和叛變的傾向作斗爭。共產黨必須以自己徹底的反日、反漢奸賣國賊的言論和行動去取得統一戰線的領導權。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克服了中共中央軍事領導上的錯誤。那時隻能解決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后,才有可能結合國內形勢和黨的任務,有系統的解決政治策略上的問題。會議所提出的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既說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與民族資產階級以至地主買辦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統一戰線,也著重說明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能夠和必須掌握領導權﹔既著重批判“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提醒全黨警惕1927年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遭受失敗的教訓。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善於總結過去革命成敗的經驗,學會從中國實際出發,把共產國際七大提出的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創造性地運用來指導中國的革命運動。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