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黃橋戰役皖南事變也一樣會發生?
黃橋戰役紀念館內景
黃橋戰役后,蔣介石說新四軍違犯軍紀軍令,“見敵則避,遇友則攻”,並由此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發生。而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根據統計,從1938年5月至1940年12月,新四軍與敵偽作戰2742次,斃傷敵偽38086人,俘虜敵偽17134人。新四軍建立以后,收復大片失地,戰績為國人所共見。誣新四軍“見敵則避”是毫無根據、自相矛盾的。至於說新四軍“遇友則攻”,那更屬“莫須有”。事實恰恰相反,“遇友則攻”,“專事並吞友軍”的是當時國民黨反共頑固派:(1)早在新四軍建軍之初,蔣介石便將我軍作戰地區劃死在東西不過百余公裡,南北五六十公裡的沿江狹長地帶,企圖利用前有日軍,后有國民黨軍的態勢,置新四軍於死地。(2)1939年1月,蔣介石召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進一步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並設立了“防共委員會”。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蔣介石將反共中心由華北移到華中,親自批定了國民黨政府軍令部“剿辦異黨指導方案”,規定“將異黨壓迫於大江以南,或相機剿滅”。可見,國民黨頑固派對新四軍的建立和不斷發展壯大深為恐懼和仇恨,決意加以“剿滅”。這是他們的既定政策,是一切磨擦和反磨擦戰斗的根本原因。(3)黃橋戰役是國民黨主要當權者上述政策的必然產物,是他們一步一步緊逼出來的。新四軍在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隻能在黃橋及其周圍迎戰國民黨頑固派的多路進攻。(4)皖南事變的發生,完全是蔣介石的預謀。沒有黃橋戰役,皖南事變一樣會發生。時間上的偶然巧合,成了國民黨當局制造輿論的借口。
黃橋戰役和皖南事變都是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產物,絕不是什麼黃橋戰役導致了皖南事變。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