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為什麼沒有參加
1951年召開的對日問題的舊金山會議?
1951年7月12日,美國公布了對日和約草案,並於7月20日向同盟各國發出召開舊金山會議的邀請函,把一度被擱置的對日和約問題提上日程。但是,美國起草的對日和約草案所列舉的對日作戰國家的名單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除在外。此后,中國政府也沒有收到出席舊金山和會的邀請函。這意味著中國這個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作戰中歷時最長、貢獻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將不得參加盟國對日和約的擬定和簽署。舊金山和會把中國關在了門外。
美國是策劃將新中國排除在對日締約國之外的主謀。美國這樣做的原因,在於當時美蘇之間的對立,也與戰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遏制蘇聯的全球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急於在世界建立“美國式的和平”,充當世界霸主。但是,實力同樣強大的蘇聯以及在蘇聯影響下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存在,打破了美國獨霸世界的夢想。於是,美國在“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幌子下,糾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地與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抗衡。至20世紀50年代初,美蘇對峙的冷戰格局已經形成。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對中國形勢的變化,美、蘇兩大國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蘇聯於1949年10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則極力否認新中國的合法地位,執意扶植台灣國民黨政府。
為了平衡新中國的誕生給資本主義陣營帶來的沖擊,美國急需在遠東重新扶植反共堡壘,以遏制共產主義的發展。於是,美國選中了日本。1948年1月6日,美國陸軍部長羅亞爾在一次演講中公開宣稱:今后對日佔領政策是扶植強有力的日本政府,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遠東方面發生新的共產主義威脅的堡壘作用。這標志著美國對日政策大轉變,即由戰后初期抑制日本變為扶持日本。此后,美國走上了重新武裝日本的道路。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兵支持李承晚。10月19日,中國出兵朝鮮。美國為了贏得這場戰爭,急需啟用日本這一反共先鋒。為此,美國力主盡快與日本締結和約,解除對日本的軍事管制,恢復其主權,以便使日本盡快加入反共陣營。舊金山會議的建議,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把新中國排除在對日和約之外的做法,使中國政府在對日和約問題上失去了主動地位。對此,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指出舊金山對日和約會議違背了國際義務,中國政府不予承認。
然而,美國一意孤行,於9月4日至8日召開有52個國家參加的舊金山會議,並操縱會議通過了對日和約。9月1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譴責了舊金山和約,指責它是復活日本軍國主義,敵視中蘇,威脅亞洲,准備新的侵略戰爭的條約。周恩來聲明,舊金山條約,由於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加,因而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政府不予承認。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